方百里名言(孟子的名言)
时间:2022-05-08 17:3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怀疑探索者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方百里名言(孟子的名言)
1.孟子的名言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一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五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七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
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2.求五德:仁、义、礼、智、信的名言名句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共同学习吧。
以下是我的答案,请指正。 仁、义、礼、智均是中国古代一种信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礼则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信也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被汉儒列入“五常”。
一、仁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仁者无敌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篇》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
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2.仁者爱人 出自孟子《仁者爱人》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自《论语·里仁》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孔子的《论语·子罕》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
6. 仁至义尽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
——宋· 陆游《秋思之十》二、义 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中,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中,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义不杀少 《墨子·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可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向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4.义愤填膺 出自: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
3.孟子名言1000字
孟子原文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子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于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章句上•第五章 梁惠王曰:「普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4.孟子里面的一些句子
孟子语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 『孟子语录』★经典全收录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
5.孟子的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6.礼,信,孝,爱的名言名句及注释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 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8、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0、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1、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2、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1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6、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1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8、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9、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尔
爱,可以创造奇迹。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更顽强。--英·莎士比亚
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 泰戈尔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的颂歌(前书13章4-8节)--哥林多
7.求<<孟子>>中能体现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15则名句
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8.孟子梁惠王上古诗句
《孟子梁惠王上》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所著《孟子》,是一篇古文,主要表述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的故事。
全文如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hé)。王在灵沼,於(wū)牣(rèn)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hé)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
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解读:梁惠王章句上·仁者无敌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①。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②: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③?”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④。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⑤;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⑥。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⑦: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⑧!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⑨。”
[原文通释]
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老人家您是知道的。待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大儿子死在这场战事中;西边割让七百里地方给秦国;南边被楚国欺侮:我为此深感耻辱,愿替死难者报仇雪恨,怎样做才好?”
孟子回答说:“有方圆百里土地就足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用心耕种及时锄草,让年轻人在农闲时完善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担负起侍奉父兄的责任,在外听从统领的调度——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败身穿坚固盔甲手持锐利兵器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为发动战争占用了自己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自己的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大王前去讨伐他们,那还有谁是大王您的对手!所以说‘仁厚的人在天下没有敌人’——大王请不要再怀疑了。”
[注释]
①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晋国,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老先生您是知道的。晋国,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号称三晋。时魏人自称晋,它国也称魏为晋,所以这里魏王仍以晋国自居。莫,没有谁,没有哪个。焉,兼词,于是,比它。之,助词,放在“叟”与“所知”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
②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待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齐国,我的大儿子死在这场战事中;西边割让七百里地方给秦国;南边被楚国欺侮。及,等到,待到。之,助词。东败于齐,指马陵之役。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求救于齐国。齐国应允。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解了韩国之困。于,介词,处理成“给”;也可处理成被动用法。长子死焉,大儿子死在这场战争中。焉,兼词,于是,在这时,在这场战争中。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实际指秦国收复河西之战。前366年至前330年,秦国为收复被魏国夺取的河西地区耗时36年与魏作战,大战役就打了三次。前332-330年,秦军进攻魏国,终于将魏军打败,魏国被迫将河西地区全部归还给秦国。“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实际为“西丧七百里地于秦”七百里,定语后置。前323年,楚军攻打魏国,得襄陵等八邑。本章内容可以考据本篇第一章注释①,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前319年)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③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我为此深感耻辱,愿替死难者报仇雪恨,怎样做才好。耻,以……为耻。之,指代上文的“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这些事。愿,甘愿,宁愿。比,音bì,替,为。壹,皆,全。洒,音xǐ,通“洗”,洗雪。如之何,怎样做。则,才,就。
④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有方圆百里土地的小国就足够取得天下。地方百里,实为“方百里地”,方百里,定语后置。而,连词,连接前后条件关系,才,就。王,音wàng,称霸天下,统治天下,一统天下。
⑤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用心耕种及时锄草。于,对。省,shěng,减免,使……少。薄,减轻,使……轻。深耕易耨,即精心及时种地。易,疾,速,及时。耨,音nòu,本指锄草的用具,作动词,锄草。
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让年轻人在农闲时完善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忠诚守信的美德,在家担负起侍奉父兄的责任,在外听从统领的调度——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败身穿坚固盔甲手持锐利兵器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壮者,身强力壮之人,年轻人。以,在,用。暇日,空闲时间。修,完善,使……完美 。入,在家。以,连词,相当于“来”。事,服侍。其,自己的。出,在外。制,控制,持。梃,音tǐng,棍棒,泛指兵器。见1.4节注释②。挞,音tà,持鞭子或棍子打人。
⑦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他们为发动战争占用了自己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自己的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彼,他们,指秦楚两国。耕耨,耕种。以,连词,相当于“来” 。养,赡养。妻子,妻子儿女,即老婆孩子。
⑧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大王前去讨伐他们,那还有谁是大王您的对手。陷溺,使……陷溺,使……水深火热。陷,使掉坑里。溺,使掉进水里淹死。而,连词。夫,那。敌,匹敌,对抗。
⑨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所以说‘仁厚的人在天下没有敌人’——大王请不要再怀疑了。仁者无敌,应该是引用的古语。勿,不要。“仁者无敌”是直接转述,不加冒号,只加引号,也可以不加任何标点。
[解读与点评]
本章可以命名为“《仁者无敌》,孟子规劝梁惠王施仁政。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与“地方百里而可以王”都是定语后置短语,其中“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朗读时要在“地”后稍停:“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施仁政于民”的举措,二是“修其孝悌忠信”的教化。其中“深耕易耨”不过是借代的表达方式,它包括了农事的所有环节,有深耕,有及时锄草,当然有适时播种,及时收割。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这里的“入”与“出”实际是强调,通过“施仁政于民”的举措和“修其孝悌忠信”的教化,让百姓做到既能精心耕种养家活口,又能听从调度上阵作战。
对“深耕易耨”的解释,笔者颇花费了一番功夫:本来可以用“易,芟治草木,通‘刈’”来解释,因为“易”本身就可以解释为“芟治草木”,而“刈”也有这个意思;但是“耨”也可以解释成“锄草”。把“易耨”与“深耕”放在一起推敲,这两个结构应该一致,于是还是决定采用“疾”来解释“易”。
“梃”是最简单的武器,因为不好武力,没有兵器;但在被动应战的情况下,百姓们忠心报国,将会形成同仇敌忾,“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的局面。
本章中我使用了三个破折号和一个冒号: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个破折号,相当于“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做到这些就”。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这个破折号相当于“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这个破折号相当于“对这个道理”、“对这一点”。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中的冒号,表示它前后存在着解说关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正是“彼陷溺其民”的表现。
文/陈广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