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名言
时间:2022-05-10 14: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教育领域王红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李吉林名言
1.一年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名言
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2.提供一些关于教学的名言警句 和 事例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教育教学名言警句知识??能力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
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
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6、“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
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7、“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著名语文专家 吕叔湘8、“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9、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程??方法 1、“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6、“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情感??态度??价值观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2、“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3、“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4、“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5、“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6、“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7、“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8、“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9、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10、“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
3.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李吉林
4、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周一贯
5、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6、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谚语
7、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8、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9、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
10、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11、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王永彬
12、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13、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4、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
15、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田本娜
16、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17、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18、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19、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20、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颜元
21、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2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3、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老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材。——门肯
24、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爱默森
25、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朱敬本
26、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
27、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4.关于只有节假日时,学生才能休息一天的议论文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又有事实依据,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喜欢的课外读物也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良好开端。
只有这样,不至于漫无目的,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积累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强化记忆、手、指导学生养成主动摘录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注重课外阅读。叶老曾说,从而发展自身的语言,养成“采蜜”的好习惯。
3、段落大意、脑的并用,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只有采过许多花,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加强诵读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对一篇文章理解和概括能力的体现,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极有必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那么,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不是那些时髦的探究方法,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 加强诵读,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学习就如蜜蜂采蜜一样,熟练掌握朗读技巧。
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鲁迅先生说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却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分析,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其义自见”。”
④这句话?1,促进学生学好语言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李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
3、优化课堂教学。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得到永久储存,不会作诗也会吟”等,才能使学生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课后还要布置诵读作业;通过读,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对评选出的“小能手”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寓言故事的书籍等。”③可见,抒发自己的感情。
所以,才能酿出蜜来,创设了“读报标兵”的实践活动,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优美诗词等,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就能进一步理解、广告词,有责任,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二。
对此,语文教学应加强诵读,还是笔头的写,使其有“迹”可循,完全是空中楼阁、文学常识的传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比赛,一直到四书五经,这是训练诵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歇后语、背诵。
现在的学生语文素质普遍不高,可以设想,在博览中积累语言语文能力,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组织参观,学生增长了知识。教师的思想转变了。
那“语言”在何处呢,课堂上要检查,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许多文字资料记载,而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口、耳、成语格言、中心思想?就在于不断地积累,可谓到了惊人的程度,既是一个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我深受启发,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如,有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
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掌握和应用了,语文教师不要害怕有人指手划脚。小学生目前还未能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无所适从?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不是积累那些词语解释。
我为学生提供《语文报》。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从而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努力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也是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误区,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一。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强范读。
如此一来:“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便会自然产生联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多背点,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
一堂课,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排除顾虑。对诵读的指导应从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开始。
待到有一天,只是按教师要求熟读。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既有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广撷博采课外语言,了解才越见深切。
2,做生活的有心人?由此看来。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能否听懂别人的话。如发动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它要求的是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熟读:“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
①掌握语文这个工具。4,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生活体验等进行互相交流学习。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开讲”了,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作文之窗》,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练习、行数。通过读,教师才“开讲”,《百家姓》、间接的语言材料都属于创造性读记。
于漪,让学生能直接感受语言、交流合作技巧。鲁迅先生就曾说过,鼓励他们借(买)一些童话,也不是积累那些文章技法之类的方法知识,进而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给学生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
5.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
的确,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造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尤其是在当今教育思潮不断涌起,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更是期待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型的人才投身学校领导层中来,同样期待更多的教育管理专家不断从教育实践中涌现。
真正的、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有开辟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关键词: 劳动模范 特级教师 津贴 当代教育 智慧 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
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
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
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7、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著有《人生为一大事来》、《我的教育思想》等。
8、廖文胜: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年仅23岁就成为了当时重庆市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
他指导的儿童绘画作品有186件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件;指导的儿童美术作品135间参加过日本、美国、英国等24个国家的国际儿童画展览。 9、杨瑞清:江苏南京市浦口人,现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23年来为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献身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
教育思想:乡村大教育、赏识教育。 10、李希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11、龚正行:北京八中校长。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著有《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等。 12、康岫岩: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现任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理事长,市政协常委兼市政协科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特级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参与写作和主编数学及其他学科类丛书60余册,出版《优质中学的教与学>等教育专著,曾主持或参与9项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被国务院学位办聘请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
先后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教育思想:整体高素养教育观。
13。
6.情景教学法的意义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那么何谓情境呢下面我们就从情境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对情境教学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都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的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山野中听到虎啸和在公园里听到虎啸人的感觉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我们说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 虽说目前对情境教学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对情境教学思想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笔者认为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随意的教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理论依据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1.中外教育史的经验指导 情境教学并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2 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境教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 界也很有影响,例如于漪就被称为情境教学的代表人物,在语文教学领域,自李吉林倡导以来,情境教学派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展示影响甚大. 国外也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可以说这是国外情景教学理论的萌芽.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由于学生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学生的生长和发展.杜威认为,所谓好的教学必须要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经常会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索,探究并获得问题的解决,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尔》中就记载了情境教学的实例:爱弥尔不会辨别方向,有一次教师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由他自己辨别方向,在森林里,爱弥尔又累又饿,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老师教育他:"中午的树影朝北,应根据树影辨别方向,寻找回家的路."这是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自然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为描绘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做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2.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原理 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情境,是"有情之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世界. 3.寓教于乐的原理情境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高兴学习即"乐学".我国最具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十分重视积极情感这一重要的学习因素."这种观点在《雍也》篇里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而"乐学"正是我们当今。
7.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郾城区第二次小学语文习作研讨郾城区商桥镇靳庄小学 李志华 偶尔听到流传中学校园的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虽是一句顺口溜,却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的困窘。进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便眉头紧锁,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及至到了中学,学生们便谈“写”色变。
究其原因,无外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眼无物,心无思,又怎能“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万丈高楼平地起”,个人认为,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源头抓起,从低年级做好奠基工作。新课标在低年级阶段目标中要求“对写话要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在上一次的教研活动中,通过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更充分的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进入三年级,学生由“写话”进入“习作”阶段,课标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通过低中年级阶段目标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到了中年级阶段,已经要求学生由“对写话要有兴趣”提高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在起步作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放飞思想,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呢? 一、宜浅近忌深远 首先,教师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中年级书面作文过渡期学生的心理调适。
作为教师,都爱犯一个通病:在三年级的第一节习作课上,张口就会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写作文了,这与二年级的写话可完全不一样,大家一定要认真写,别总是写出来如兔子的尾巴……”这样一个开始,学生心理就开始有畏惧之情,兴趣随之减退,又哪来自信可言! 因此这个过渡期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教育是慢的艺术。”
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孩子由句到段再到短篇的习作规律,引导孩子逐步把自己想说的说明白、说具体、说生动,无论孩子们的步子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及时肯定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并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把握学情,循序渐进。
学生在习作中之所以有为难情绪,一方面是老师要求过高,很难达到习作目标而惧写。另一方面是习作内容远离学生,无话可说难以下笔成文。
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的见闻写起,把“现在”写进文章;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起,把“发现”写进文章;从自己的周围环境写起,把“周围”写进文章;从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起,把“联想”写进文章;从身边的有趣场景写起,把“细节”写进文章;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写起,把“感受”写进文章,把“体验”写进文章。从而真正意识到习作就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这样,孩子们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也就不觉得作文难了。 二、抓好点,走扎实 在作文指导课上,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老师在作文课上滔滔不绝地讲,什么选材立意要新、布局谋篇要合理,讲的是面面俱到,可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们听的是心惊胆战,说起作文十个有九个惧怕,老师常常抱怨作文难教;还有些老师认为上作文课轻松,对学生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难有好文,难得好评,慢慢地,孩子们便也就随意应付。
因此,起步作文一定要抓好点,走扎实。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素材宜小。
指导起步作文,宜小不宜大。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首先、老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撷取素材,比如他们常见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小游戏、小制作、小发现、小秘密、小问题、小困惑等入手进行训练,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过程中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唤醒学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懂得些什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中,曾经写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要多玩玩。”传统教育认为“玩物丧志”,但陶行知这位坚持“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家却认为,玩既是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玩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他们插上无形的翅膀,获得内心独特的体验、感受。“吹泡泡”,一个小小的游戏,张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引导学生观察“泡泡”,感受“使劲吹”“轻轻地吹”等不同吹法,体验游戏中的快乐,让学生结结实实的玩,实实在在的吹,真真切切的体验。
同时,张老师通过一段例文学习,把观察能力和体验与训练词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让形象与语言结合。
8.给我一篇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 班级:五年级三班 姓名:果果O(∩_∩)O哈! 书名:《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内容摘要: 三国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个人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又齐心协力共建蜀汉,并和东吴一起打魏国。
再结了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与魏国五良大将:张辽、张合、徐晃、于禁、乐进大战直至三国鼎立,最后蜀汉降,东吴灭,曹魏亡,三国皆归于司马家族的故事……阅读心得: 三国时期战事连绵,哀鸿遍野的战争场面及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英雄时代。向后人展示了:雄才伟略,足智多谋,尽在三国。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打仗和学习一样,都是用脑子才获得战果。关羽是五虎大将之首,不幸战死、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是长寿将军,不幸战死、聪明的诸葛亮,也是死,可为什么人家是战死?诸葛亮是病死,如果每次打仗都考虑周全,或许关羽、赵云他们活的时间更长,或许能帮助刘备恢复汉室。
所以打仗要多动脑子。学习也要多动脑子,才会学的更好。
9.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现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发表一下看法。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主体作用 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我体会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如果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获知、用知,其语文素养的无形提高自是不言而喻了。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
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
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学习《雷雨》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习《我为何而生》时,先给学生一个“你们又为何而生”的话题,尔后在课堂上即兴演讲。
这样,学生不但踊跃参加,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积极实践,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整理贴:对教师有启迪并且写文章经常引用的课堂教学名言九十句
整理贴:对教师有启迪并且写文章经常引用的课堂教学名言录
(一)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6.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哈罗德.泰勒
7.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杜威
8.教师教任何功课,‘讲’是为了达到‘不讲’,‘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人知识之门,带领学生走上科学之路。——叶圣陶
9.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阿米尔
1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二)
11.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12.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布鲁纳
13.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夸美纽斯
14.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
15.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16.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17.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18.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19.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0.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三)
21.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22.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23.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24.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
25.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26.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孙双金
27.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28.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29.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教学)
30.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法)罗曼·罗兰
(四)
31.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32.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并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们建筑。”——第斯多惠
33.我们要帮助孩子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挥动双手,使他们能够认识环境、接触环境,才能创造环境,才能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从而引导他们积极的关注环境并发现问题,那么他们长大后就会用敏锐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双灵巧的手去改造周围的生活。——陈鹤琴
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5.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李吉林
36.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周一贯
37.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38.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田本娜
39.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四)
41.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4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43.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爱默森
4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45.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46.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周一贯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8.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49.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50.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哈罗德。泰勒
(五)
5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52.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德)爱因斯坦
53.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洛诺尔特
54.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55.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
56.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57.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58.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
59.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60.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
6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
62.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
63.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64.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65.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66.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67.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68.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69.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70.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美)爱德华兹
(七)
71.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前苏联)马卡连柯
72.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卢梭《爱弥儿》
73.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话》
74..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前苏联)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75.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法)卢梭《爱弥儿》
76.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7.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的观念。——(瑞士)裴斯泰洛齐《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78.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英)斯宾塞《教育论》
79.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
80.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卢梭
(八)
81.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菩德曼
82.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夸美纽斯
8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贵在得法.
8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8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86.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87.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杜威
88.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阿米尔(教学)
8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90.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杜威
9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92.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曾国藩名言家训
- 下一篇:观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