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名言
时间:2022-05-11 01:0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齐鲁壹点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小镇名言
1.描写小镇的句子
(1)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里雾霭朦胧,宽宽的河面上河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澄碧如镜的大镜子,能映出远处翠绿的山,碧蓝的水,映出小镇周围水墨画般朦胧的一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挨着一只,好像每叶小舟都手拉着手要去散步呢!石桥下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悄悄地钻出来,好像在和桥洞哥哥玩捉迷藏呢!
(2)我喜欢这所小镇,他给了我无限的快乐,给了我无限的回忆。它的美让我陶醉,让我如痴如醉,我喜欢夏天的小镇,更喜欢夜晚的小镇,他是那样的宁静,显得那样优美。夜晚的小镇很宁静只听到蛙鸣声,没有行人的喧哗,没有行人的谩骂声,多么美好的一座小镇,更有我值得留恋的阳光。感觉很美,很美,美的让我陶醉,让依恋它的美,让我如此的想靠近他。
2.求描写小镇繁华的句子
1 从空中拍摄的画面中,第一次让我看到了小镇的全貌。它像一叶小扁舟,静静地泊在乡野的河流边。青灰色的民居,弯曲的小巷,留住了小镇人心底的守望。记得20多年前,一位诗人在《雨花》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白驹》的诗作:“哪朝哪代,祖先给了你一个名字,啊!古镇——白驹。莫非你是一匹白色的小马。在亘古的荒野咴咴长嘶?镇北砖砌的三角桥墩,可是当年拴马的遗址?镇南莽荡荡十里马港,莫非是当年饮马场地……”诗人的浪漫想像不是没有依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匹白色的马驹乘着祥云而来,落在黄海边这片水草丰满的土地上,加上《诗经》中有“皎皎白驹,食我扬藿”的句子,小镇就缘此而名了。追溯往昔的日子,这里热闹繁华,富甲一方。宋朝以来,以产盐闻名全国,元朝设白驹场专管盐务,曾有过帆樯林立、舟车络绎的盛况。串场河和范公堤穿镇而过,使它成为水陆交通的要冲,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枢纽。
2 接纳我的小镇,蹲在山岗上。一辆卡车一辆卡车,一年年搬空了它的矿山、它的繁荣,大动脑筋的地方官也没办法把它做大做强。小镇每天端出小葱、辣椒、咸菜末拌豆腐,居民在绵厚回甘的和水豆花里,开始咀嚼新的一天。小店铺前,常见一个敬老院的老人,提一把自己扎制的楠竹刷把,从河边走十里路到永铜公路路口,一元钱卖掉它再返回小镇,在豆花店把那一元钱享受掉。逢一、四、七的日子,小镇聚拢紧垹垹的白菜、四方的货郎、失真的盗版碟带,嘈杂就是它的热情。我母亲的儿童服装摊就挤在一块块的竹箦间,她的眼里装着一个个期待,一两个小时间,山风就会把才沸腾的市声吹散;然后,她要赶回她的猪中间,她的蚕中间,她的泥土中间。
3.关于小镇的句子
1、流经小镇的小河,是否还像以前一样,唱着欢乐的歌奔向辽远的大海,那里曾是镇上乡亲们快乐的天堂。春风阵阵里,孩子们在河滩旁长满野花的草地上追逐着成群的蝴蝶,欢笑声传到了小镇的每个角落;炎炎夏日中,乡亲们在小河里用石头垒起一个个的小水坝,寻找那一份份属于亲情的快乐;秋风吹过时,小河旁的庄稼地里到处瓢着的丰收的香味,一个个背篓在田间穿梭来住,流下的是汗水,带走的是喜悦。
…………
2、又是一个清晨,阳光照进这个小镇,镀上橘红色的一层,笼罩着炊烟徐徐上升,偶尔的鸟叫声,还带着昨夜梦里的亢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匆忙地追赶着时钟上的指针,忘却喧嚣的俗尘,我挥手告别的白云,从小镇出发,进入另一座城。
4.描写小镇的诗句
1.《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代: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暮过山村》
唐代: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5.《日暮》
唐代: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5.描述小镇的诗句
夜渡吴松江怀古 宋之问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 崔融
旦登西北楼,楼峻石墉厚.宛生长定□,俯压三江口.
排阶衔鸟衡,交疏过牛斗.左右会稽镇,出入具区薮.
越岩森其前,浙江漫其后.此地实东阳,由来山水乡.
隐侯有遗咏,落简尚馀芳.具物昔未改,斯人今已亡.
粤余忝藩左,束发事文场.怅不见夫子,神期遥相望.
寻龙湍 孙逖
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溪流一曲尽,山路九峰长.
渔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遥怜葛仙宅,真气共微茫.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王维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刘长卿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旧浦满来移渡口,
垂杨深处有人家.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赠刘都使 李白
东平刘公干,南国秀馀芳.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
6.形容“小镇风光”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小镇风光”的诗句有以下:
1、江南好——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3、忆江南 ——唐·刘禹锡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4、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6、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7、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8、望江南 ——宋·朱敦儒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9、望江南 ——宋·周邦彦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10、忆江南 ——唐·温庭筠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1、江南柳 ——宋·张先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2、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4、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15、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
16、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时光回声|哦,腥气四溢的小镇
在广阔天地接受了接近两年的“再教育”之后,我被招工了。招收我的那个工厂很小,位于小清河入海口附近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这个小镇名叫羊口,也叫羊角沟。
虽然与我回大城市就业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逃离广阔天地的机会,立马就收拾好包裹去报到上班了。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品格,那么逃离就是一种天性。跟多数人一样,我没有那么高尚,多数时候做事难以脱离天性的束缚,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
我去工厂报到的时候,正值初冬。从我插队的地方乘长途汽车向北,走了二十来公里以后,一股巨大的荒凉感向我扑面而来。这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荒原,满眼都是一派苍凉的昏黄。广袤的原野上,几乎看不到一棵树,连灰白的野草都没有几丛。间或有一些泛着水波的盐池、闪着银光的盐山,从车窗外快速掠过。这些醒目的亮点,不仅没有让一片死寂的原野生动起来,反而更加衬托出了它的孤寂荒凉。
这样的景色持续了二十多公里以后,车子到达了终点站——一排矗立在荒野里的平房,周围没有一棵树、一丛草。下了车,车站工作人员告诉我,沿着站外那条路继续向前走一公里左右,就可以进镇了。那天天有些阴,旷野上的云朵看上去很低,仿佛触手可及。荒原上刮来了无论是从感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很尖锐刚硬的风。路上,偶尔有一两个裹着围巾的女人匆匆走过。让人有点奇怪的是,她们的围巾不像其它地方的女人那样,随便一扎就完事,而是裹得四四方方、严严实实,像个粽子一样。她们的嘴巴、鼻子,都裹在围巾里,只露出一双眼睛、一小块黑红的皮肤,很是给人一些神秘感。后来我知道了,这是因为当地冬春之际那扎人的风。
我顶着风走进了镇子,一股浓重的鱼虾腥味扑面而来,这个小镇也是个渔港。我此时还不能意识到,那些发出刺鼻气味的鱼蛤虾蟹,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能让我享受到那么多的口福。这个镇子很小,只有一条窄窄的主街道,两旁几乎没有楼房。望着冷冷清清的小街,我不由有些惶惑。这儿比我想方设法要逃离的农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今后漫长的日子,我都要在这里度过吗?我这颗外来的种子,能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大吗?
我们厂就在镇子的那条主街上。这是个很小的造船厂,正式职工只有不到二百人。这家小厂,以前造木壳渔船,后来又造水泥渔船。我进厂的时候,开始造钢壳渔船。分配工种的时候,我去了船体车间做铁板工。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个工种的学名,应该叫钣金工。确定了工种以后,就有热心人对我说,为啥不想办法找找人,分个好一点的工种呢?没听过“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干电工”的说法吗?顶不济干个电焊工、木工、油漆工、翻砂工什么的,也比干铁板工强啊。听他的意思,我这工种属于厂里最差之列了。
正式上班之后,我发现那个热心人的说法不无道理。在我们这批新招的工人当中,只有我一个人被分到了铁板工的岗位上。其他二十来个人,电工、钳工、车工等等,干啥的都有,有的还被分去学开汽车。听老工人讲,铁板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四十六斤,属于最高的供应标准,跟码头上扛大包的搬运工一样。也就是说,这个工种对于体力的要求很高。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在我们这批新工人中,除去女同志,比我膀大腰圆的大有人在。这说明,分配工种的时候,我们的体格并不是主要参考因素。因而,就又有好心人对我说,看你瘦得像根麻杆儿一样,干这活儿肯定吃不消,还是跟领导上反映反映,最好能调个工种,不能光便宜了那些“走后门”的。托关系、走门子的事情,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那个时候,“走后门”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热门词汇。
我的性格有些随遇而安,除非万不得已,懒得去为自己争取些什么。况且我的家庭环境,也使我自幼就受到“不能跟组织对抗”这样的观念灌输。所以,既然让我干铁板工是以组织的名义作出的决定,我也就不能对抗这个决定,也没有去质疑是不是有人以组织的名义夹带了私货。
铁板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建造船体的需要,选取不同厚度的钢板,放样下料以后,抡着十八磅的大铁锤,将其砸出不同的弧度。我们那个小厂,那时没有大型卷板机。干活的时候,一个班组长手持长杆铁砧子,在钢板上指来指去,我们六七个人围成一圈,轮番挥起铁锤砸向那铁砧子,直到砸出规定的弧度为止。除了我是正式工之外,那几个跟我一起抡铁锤的哥们儿,都是农村合同工。这也说明,我这个工种确实不太受人待见。
尽管不受人待见,我还是把学抡大锤进行得有滋有味儿。不到一个月,我的努力就受到了工友们的首肯——别看这小子那么瘦,大锤倒是抡得是那么回事儿了!虽然我对抡大锤并不排斥,但是有件事却让我有些惶惑,那就是组织上没有为我这个学徒工指定一个师傅。跟我一起进厂的那些人,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师傅,闲聊的时候,我师傅我师傅地叫着,煞是亲切自豪。虽说每个进厂比我早的人,我都可以称其为师傅,但做了一场学徒工,却没有个固定的师傅,是我引以为憾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似乎也说明,组织上认为我这个工种确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做学徒工第一年,我的工资是十八块零五分。第二年,涨到了二十块零五分。我要干三年学徒工才能出徒,但还没等到出徒我就考上了大学,没有享受过出徒后的待遇。每月发工资的时候,财务上自作主张地每人扣掉十元,直接发给饭菜票。在这笔用于填肚子的经费中,饭票占了接近百分之七十,菜票只有三块钱左右。于是,在发到手的那八块零五分钱里,我还要再拿出几块钱来买菜票。否则,一天平均一毛钱的菜金,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我们厂的食堂,对于工友们的消费能力心中有数,每天只是在午餐时做一顿菜,早晚餐就弄点咸菜、虾酱、咸鱼之类对付过去。对于财务和食堂的这些做法,倒是没人表示异议或不满,更没有人出头抗议维权。
对于我的劳动量而言,粮食定量差强人意,蛋白质摄入应属严重不足,如果只靠那点菜票维持的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友们说,羊口这个小渔港可能啥都缺,但是就不缺臭鱼烂虾。我想就是这些臭鱼烂虾,极大地补充了我的蛋白质摄入量。除了鱼虾蟹,这儿盛产牡蛎和赤贝,也就是毛蛤蝲。当地渔民讲,在小清河入海口的水下,有一座牡蛎山,每年都要花大力气清理,不然就会堵塞河道。但是年年清年年长,总也清不完。羊口镇距离小清河入海口大约十来公里,我一直想坐船去看看的,但至今未能如愿。在那儿工作的时候,老觉得近在眼前,有的是时间去看,所以不急。可是一旦离开了,再想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收获牡蛎毛蛤蝲的时候,码头上堆的跟小山一样,一毛钱就能买一大脸盆。而渤海大梭子蟹,也只有几分钱一斤。那个时候,当地渔民不太认这东西,认为它性凉,容易伤肠胃。但是严重缺乏荤腥的我们,却不管这一套,总比咸菜强吧!跟我们熟悉了以后,那些朴实的渔民们有时连钱都懒得收,说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愿意吃就随便拿些回去吃吧!把这些东西拿到车间的休息室里,几个工友凑在一起,以盆代锅,煮了饕餮一顿,吃得肠满肚圆。倘若再有点散白酒相配,那就更妙了。在此后的岁月里,我也常常吃海鲜,但却觉得都不如当时的那种吃法有味道。
有一回,一艘渔船在我们厂维修。修好之后出海试航,捕了很多大对虾。回厂交船的时候,这些虾就无偿送给了厂里的食堂。这些虾大多都有一搾长,放在今天,得值多少钱啊!我一向以为,若论物价的上涨幅度,对虾、螃蟹这些海产品,绝对是名列前茅的。比如当时几分钱一斤的大梭子蟹,如今起码都得上百了。食堂的大师傅们收下虾,连夜开煮。第二天一早开饭的时候,一盆盆鲜红透亮的大虾,早已经摆在了食堂里。于是,大家便放开肚皮,免费猛吃一顿。美中不足的是,事后有三十多个人跑到医院打起了点滴。好在没人对食堂的饮食安全问题,进行追究问责。
在小清河的入海口处,出产一种特有的银鱼,当地渔民俗称面条鱼。这种鱼最长能长到十几公分,身体晶莹透明,体内那条脊骨都清晰可见。我在一位当地的工友家,品尝过这种鱼,吃到嘴里细腻滑嫩,鲜美无比。更为可贵的是,这种银鱼在鲜美之余,隐隐还间有一丝肥猪肉般的醇香。后来,我品尝过很多地方出产的银鱼,比如太湖银鱼、微山湖银鱼、黄河银鱼、长江银鱼等等,但觉得口感都远不如小清河银鱼。听当地人说,这种银鱼已经绝迹好些年了,这很让人为之遗憾。
那时没有双休日。为了便于工友们回家探亲,厂里很人性化地安排两周休息一次,一次休息两天。我的家在几百公里以外,不要说当时没有高速公里、高铁这样的交通条件,就是有,我也买不起车票。因而,休息日就只能在厂里耗着。一些家在当地的工友,就经常拉了我去他们家蹭饭。在他们那简陋的家里,几杯烧酒、几盘海鲜,一番家长里短的话语,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温情。我很怀念这种温情。如今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们,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享受到这份温情?
在我们厂子的后边,就是小清河。当时小清河的中上游虽已接近断流,但在这入海口附近,由于潮涨潮落,河面还是很有些汹涌奔流的感觉。河的对岸,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滩。春夏之际,苇芽破土而出,萌发出一派青翠欲滴的新绿。秋高时节,芦花飞扬,裹着金光的无边银浪,在阳光下起伏闪烁。我在海边长大,原本就会水。那片充满诱惑的芦苇滩,成了我排解寂寞的极好去处。在工余时间,我和一些工友们经常游过几百米宽水流湍急的河面,到芦苇滩里捉螃蟹、拾蛤蝲,心情就变得像明净的天空一样晴朗、像闪耀的芦花一样欢快。
我们穿的工装,是帆布制作的,又厚又硬,洗起来很费劲。因为有了小清河,我跟几个工友学会了一种洗工装的绝招。在我们厂小码头旁边的水下,有一些水泥桩子。我们潜到水下,把脏工装栓到水泥桩子上,过两天再把它取出来。此时,水底的涌流已经将它冲刷得干干净净。有些老师傅虽然认为我们这个办法有些危险性,不值得效仿,但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确实有些个小聪明。
闲极无聊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小清河边,望着向大海奔流而去的河水,痴痴地胡思乱想。在河水的源头之处,就是一所省会大城市。我来自那里,也很想回到那里工作生活。如果乘船溯流而上,到达那里应该是件不太困难的事情。但是就像河水不能倒流一样,体制也使我难以回到大城市。如果说河水流向大海是一种自然的规律,那么我呆在这儿就应该是一种命运的规律。对于这种规律,无论心中有多么的不甘,我大约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
我下乡插队的时候,国家的知青政策已经做了调整,我们在乡下其实有盼头的。但在这么个偏僻的小地方当了工人,按照现行的体制而言,再想变动是很难的。对于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我对自己的境遇,不可能没有一些失落感。一般说来,失落来自于反差。但是反差可以用适应来消弭。这种适应,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说不清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适应,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当我们不能选择或者改变环境的时候,不妨去发现感受它的一些好处。
就在我已经开始适应了环境的时候,国家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由于在平时的交往中,不少工友都认为我读过一些书,算是个有点文化的人,就纷纷动员我去报考。他们很实在地对我说,你是个大城市人,一个人远离家人,在这里长期生活,实在是太不方便了。高考是回到大城市的一个好机会,你可一定要抓住啊。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实力心中并没有底。但是我认为工友们的说法有些道理,高考确实是一个逃向大城市的机会,不抓一下有些可惜。于是,我便捡起了丢掉多年的中学课本。改变生活境遇,是我参加高考的最大原动力。我不想,也不能去拔高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自己。
大约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我们厂的宿舍十点半就要停电熄灯。为了方便上下夜班的工人,厂里为大家配了一些蜡烛。因为要秉烛夜读,我的蜡烛就不够用了。一些热心的工友,就把自己的蜡烛让给我用。这点东西如今看起来不起眼,在当时工友们却很在意。他们通常是把细心积攒下来的蜡烛带回农村的家,因为家里点灯的煤油不够用。七七年的高考,我折戟而归。但是没人挖苦嘲笑我,那些热心的工友一如既往地给我送蜡烛,鼓励我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我也是有半途而废的可能的。
除了蜡烛,还有个细节很让我感动。我比较贪玩一些,常常在牌局上跟工友们玩得热火朝天。我拿起了中学课本之后,工友们的牌局便不约而同地对我说起了“不”。我天性好玩,有时看得心急手痒,就很想参与进去玩两把解解馋。工友们则一概笑脸相拒——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复习、好好考试,而不是干这个。你若真想玩,高考完了等着拿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再来玩也不迟啊,先苦后乐嘛。
一位送我蜡烛的工友曾开玩笑说,你将来成了大学生,可别忘了我的蜡烛啊。“苟富贵,勿相忘”,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比方说,这句名言的创造者,就像扔破抹布一样,抛弃了自己的诺言。离开那个小镇三十多年了,我却没有回去看看那些热心的工友们。就这一点而言,我还真是辜负了他们那些充满温情的蜡烛。
如今,那个靠海小镇的街道、房屋、码头、河岸,以及工友们的音容笑貌,常常鲜活清晰地出现在我的梦境之中。毕竟我的青春时期,有接近两年的时间在这里度过。这个小镇虽然偏僻闭塞,但也给了我很多快乐、很多温情。我很怀念这些东西,因为它们跟我的青春密切相关。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