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及名言

时间:2022-05-11 02:1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厂 | 评论: 次 | 点击:

中国教育家及名言

1.古今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2.20个古代教育家格言速度要

古代励志格言精选20条,这篇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古代励志格言精选20条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1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

出自《三国志·魏书》。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

出自《尚书·周官》。9为学之道,必本于思。

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

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10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

出自《颜氏家训·勉学》。11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

出自(宋)岳飞《满江红》。13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4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意思是。

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

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出自〈朱熹语录〉16为学须先立志。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

出自〈朱熹语录〉17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18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

19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

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20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

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

3.中外教育家的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非学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除了自然科学外,还有其他的文化形式,如果忘了这个事实,由于注意到科学而扼杀或削弱文学和审美教育的趋向,应该感到遗憾。--赫胥黎(英)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美)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苏格拉底(古希腊)

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莎士比亚(英)

在信息经济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奈斯比特(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朱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陶行知教育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2.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

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8.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9.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0.破即补。

污即洗。劳即谦。

乱即理。债即还。

病即医。过即改。

善即喜。行即思。

倦即息。信即复。

帐即记。 11.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1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15.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

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一过更丰富的生活吗? 1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 1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8.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2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6.事要硬办,话要软说。贯彻始终,路线正确。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负重,有为有守。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自勉勉人,爱惜物力。

发奋忘食,公而忘私。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 27.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28.要解放孩子的。

5.陶行知的名言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2.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5.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6.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7.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66264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8.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9.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2.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13.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1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5.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扩展资料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行知。

6.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朱熹、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厉麟似、吴大猷等。

1、老子,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代表作为《道德经》。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4、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5、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启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元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行知

7.教育家名人名言

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4.年轻就是无限的可能

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6.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8.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教育名言:

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3.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7.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

8.中国伟大教育家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 会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向 海内外发布孔子标准像。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 政治生涯 教育生涯 孔子年谱 孔子其人 孔府 孔庙 孔林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国际孔子文化节 海外孔子学院 我国在全世界建有108所孔子学院 全球首所网上孔子学院成立 孔子学院大会 孔子学院总部 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孔子标准像 孔子家谱新收录后裔100多万人 女性被首次收录 生平介绍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

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

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

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

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

“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

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

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

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

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

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

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

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

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

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

9.世界上有名的教育家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6、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7、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8、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契诃夫

9、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0、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1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12、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4、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

15、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中国教育家及名言

中国古代八大教育家经典名言集锦

孔子教育名言

1、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作义,饬身以礼乐,成人之行也。”(《说苑》卷十八)

2、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文也。”(《公治长》)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0、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荀子教育名言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大略》)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王,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反纷乱里,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文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

4、“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不乎四体,行乎动静。”(《劝学》)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7、“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老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水深而回,树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致仕》)

8、“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师君,是礼之三本也。”(《礼论》)

9、“今之人性恶,必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之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性恶》)

10、“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随虽欲无进,得乎哉?”(《修身》)

孟子教育名言

1、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2、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3、孟子曰:“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离娄上》)

4、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5、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子》)

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

7、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

8、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尽心上》)

9、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

10、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

颜之推教育名言

1、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2、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4、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5、巧伪不如拙诚。

6、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7、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8、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9、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10、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11、婚姻勿贪势家。

12、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13、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者;行诚孝而见贼,履行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朱熹教育名言

1.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4.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5.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守: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6. 朋友,以义合者。

7.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8.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9.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0.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1.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1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3.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5.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类别:道德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6.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7. 礼即理也。

18.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1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21.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22.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23.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24.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精致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王守仁名言

1、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0、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1、为学大病在好名。

2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4、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2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董仲舒名言

1.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2. 匿病者不得良医。

3.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4. 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5.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6.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7.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8.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9. 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10 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11.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12. 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1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14.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5.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16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17.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8.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19.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20.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21.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2. 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4.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25.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6.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7.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28. 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29.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0. 至廉而威。

31. 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32.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33. 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34. 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35.治乱兴废在于己。

36.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37.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38.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39. 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40. 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老子教育名言

1.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9.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1.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2.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