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礼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01 22:0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讲礼的名人名言

1.关于守信讲礼的名言警句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 10、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11、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

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4、有所许诺,纤毫必偿。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1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16、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17、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巴特勒6、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1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1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1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1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1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1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1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19、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20、知耻近乎勇。

—— 孔丘21、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22、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2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24、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2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2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2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2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2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3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3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3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3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35、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3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38、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39、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40、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4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4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43、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4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45、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46、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47、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48、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49、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50、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51、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52、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53、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 ——乔•斯威夫特54、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55、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56、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57、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58、不学礼,无以立——论语59、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60、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6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6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63、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6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65、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66、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6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0、明德尚美,求真扬善。

71、生命因你而美丽,世界因我而精彩,学校因文明而美好!72、天空是广阔的,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73、校园从此而美丽,从我做起. 闪光的青春,从文明起步。

3.关于守信讲礼的名言警句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

10、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11、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4、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1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16、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17、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关于讲礼貌的名言

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爱默生 我们想要涵养公正的品德,就应养成一种“不苟”的优良习惯。-----林肯 强烈的求知欲和求美欲发展下去就是修养。

----贝内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语出《礼记·曲礼上》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布鲁雅尔 千里送鹅毛,礼轻意重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洛克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布鲁雅尔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人恶礼不恶。若要好,大让小。

------谚语 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谚语 怪人不知礼,知礼不怪人。

------谚语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 责备是朋友的礼物。 ------谚语 没有礼貌的人,就象没有窗户的房屋。

-----(维吾尔族)谚语 礼多人不怪。 -----谚语 不是真正的朋友,再重的礼品也敲不开心扉。

金质礼品会断送友谊。因为赠礼者也许的确会忘记自己的慨举,但受礼者却永远会感此厚恩。

-----威·史密斯。

5.关于有礼貌的名言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

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扭怩羞怯;第二种是行动不检点和轻漫。

要避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培 根 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 ——蒙 田 怯懦是免于诱惑的最可靠保障。

——马克·吐温。

6.关于礼仪的名句大全

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5、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6、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7、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8、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9、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10、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迪生

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12、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1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法.孟德斯

14、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5、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歌德

1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1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5、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6、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7、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8、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9、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10、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迪生

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12、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1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法.孟德斯

14、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5、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歌德

1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1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18、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丘明

19、美德是块宝石。--英国.约翰·洛克

20、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美.兰道

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劳伦斯

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致生命的崇高境域。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探索别人身上的美德,寻找自已身上的恶习。——富兰克林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7.关于礼的名言

文明的古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谁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关于礼貌 礼仪的名言警句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8、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9、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10、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11、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12、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引用。

9.关于讲文明,懂礼貌的名言有哪些

1、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颜元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不学礼,无以立。

4、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5、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6、礼仪是成功的基石。 7、礼仪是素养的体现。

8、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 9、好言好语暖人心。

10、塑造完善仪容。 11、微笑是最完善的礼仪。

12、倾听可以使说话者感到被尊重。 13、给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

14、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恩格斯 15、礼节及礼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 16、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限的。

——泰戈尔 19、华夏礼仪,修德砥行。 20、学礼完善自我,懂礼形神俱佳,守礼诚信社会,用礼耀我中华。

——赵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2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22、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 23、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勇于震世,守之以“怯”;功被天下,守之以“让;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24、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南开中学镜铭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10.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讲礼的名人名言

【中国传统经典名句赏析】主题:礼 仪

第二讲 礼 仪

导 读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伦理之邦”、“文明古国”闻名于世。据《孟子·滕文公》记载,在4 000多年前,舜就开始设置专门管人伦教化的机构,对人们进行道德、礼貌方面的教育。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中,有“天下文明”之说。它是指人类社会摆脱愚昧、野蛮、落后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进、兴旺强盛的标志之一;“礼貌”一词,沿袭于中国古代的“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友好、谦虚、恭敬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彰显国家形象、衡量公民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尺。精神文明的实质,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按社会承认的准则和要求,遵守社会规范和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做到行为举止文明、语言礼貌规范等。当前,国家所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和更新的结果。

在青少年学生中,受文化层次、生活环境、地域习俗、认知偏差等诸多原因的制约和影响,不遵守公共道德,不讲文明礼貌,如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横三分、不讲秩序等现象依然存在。学习文明礼貌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言行,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无论是读书求知还是将来融入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使自身素质得以提升,同时也维护了其他学生的利益,避免和减少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为自己、为他人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稳定的氛围,其作用显而易见,意义尤为深远。

1【原文】

夫①礼者,所以定②亲疏、决③嫌疑、别④同异、明是非⑤也。

【出处】

《礼记·曲礼上》,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

【注释】

①夫:语气助词,无实义。②定:确定。③决:判断。④别:分辨。⑤是非:对错。

【译文】

礼,是用来帮助我们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断事情的正误、解决疑虑、分辨事物的同异、明确对错的道德规范。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阐明了礼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人的言行举止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为人们在判别正误、分辨是非、确定对错等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准。

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源于不健康的心理,思想上的“缺德”必然导致行为上的违规。所以一个注重礼节的人,必然是一个有良知、有修养的人,也是一个明是非、知对错的人。

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大众道德标准,这就是讲礼貌。现实生活中,言谈举止文明,待人接物有礼有节,有亲和力,这不仅有益于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还能让人在生活、学习和参与公共活动等方面通畅顺利,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有礼人。

2【原文】

行修①言道②,礼之质③也。

【出处】

《礼记·曲礼》。

【注释】

①修:修养。②道:道理。③质:本质,根本。

【译文】

行为有修养,说话有道理,这就是礼的本质。

【赏析与启迪】

礼貌是人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如果一个人做事彬彬有礼,说话合情合理,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反之,态度盛气凌人,言谈举止粗俗无礼,只会招人厌恶反感。

讲究文明礼貌,应从生活细节做起。生活中,孩子们之间产生的一些事端和矛盾,大多是由于语言不文明、行为不礼貌而引起的。

古人说:“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青少年语言文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说话和气,不讲脏话粗话,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不取、叫绰号,不谈论低俗的话题;公共场所不喧哗吵闹,以免影响他人等。其次,要努力提高行为修养。例如,见到老师和家长要主动问好,见到同学礼貌称谓,递物给人要用双手,洗漱就餐讲秩序,爱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

3【原文】

礼不妄①说②人,不辞费③。

【出处】

《礼记·曲礼》。

【注释】

①妄:轻率,随便。②说同“悦”,取悦。③辞费:讲废话;费同“废”。

【译文】

礼的实质,不是随便取悦人,也不是空话连篇。

【赏析与启迪】

故意向他人示好肯定有其目的,不是有求于人就是怀着什么坏心思,这本身就是不懂礼貌的表现;而那些空话连篇的人,或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或是夸夸其谈、故意卖弄,同样是不懂礼貌的。

时下社会上盛行一种“互捧互拍”的不正之风:明明知道别人有错,却装做没有看见,反倒违心地恭维对方,溜须拍马,胡乱吹捧,彼此心照不宣,相安无事。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营造出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互相包庇缺点,相互纵容恶行。其最终结果,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秩序,既害己又害人。

要真正做到文明礼貌,需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而不是装模作样,虚情假意,甚至心怀叵测。有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面上毕恭毕敬,彬彬有礼,背地里却对他人品头论足,搬弄是非。这不仅歪曲了文明礼貌的真实内涵,还滋长了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陋习。事实上,文明礼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举动,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而非矫揉造作地表演,或虚情假意地作秀。

4【原文】

礼,时①为大,顺②次之,体③次之,宜④次之,称⑤次之。

【出处】

《礼记·礼器》。

【注释】

①时:时代。②顺:顺从,顺应。③体:对象。④宜:事宜。⑤称:身份。

【译文】

讲究礼仪的原则是:首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其次要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再次要针对不同对象,分清不同情况,最后还要注重自己的身份。

【赏析与启迪】

礼仪规范,是人类文明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讲究礼仪,既要顺应时代特色,符合大众基本道德要求,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场合、不同身份和不同对象来具体运用。

运用得当,融洽人际关系,增进彼此友谊,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运用不当,则会发生误会,闹出笑话,还可能弄巧成拙,耽误大事。

同学们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籍,他们的礼仪要求不尽相同,风俗习惯也五花八门。相处既要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的要求,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饮食忌讳。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互帮互助,以礼待人而不失礼于人,将使得你们共同的学习环境更加宽松愉悦、和谐团结。

5【原文】

无辞让①之心,非人②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辞让:谦让,客气地推让。辞,推托。②非人:不能算是人。

【译文】

没有谦让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观念,也不能算是人。

【赏析与启迪】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区分人和其他动物的标准,是人的社会性的基本内容。做人如果丧失道德良知,抛弃了是非观念,就和禽兽没有区别。

知辞让、明是非,是“礼”的核心和做人的道德基础。“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退后一步自然宽”,这些朴实浅显又极富哲理的俗语,说明谦让品质对人的重要性。

讲究礼貌,相互谦让,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古人说:“厚人薄己谓之让。”礼让意味着对他人尊重,是对他人权利的认可。学会礼让,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能使自己学习顺利,心情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将来成人后能够很快融入以礼为先的文明社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宽松的社会人际关系。

礼让并非什么难事,做起来也很简单。路遇老师,主动问好,礼貌让路;洗漱、就餐不插队、不抢先;冒犯他人,主动说声“对不起”;他人无意失礼于己,不妨道声“没关系”……以礼让的态度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可以使一切事情都变得美好和顺畅起来。

6【原文】

无礼而好陵人①,怙②富而卑其上,弗能③久矣。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

【注释】

①好陵人:陵同“凌”,凌驾。好,喜欢,喜爱。喜欢凌驾于人之上。②怙:依靠,凭借。③弗能:不能。

【译文】

不讲礼仪又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依仗财富而轻视长辈,这是不能长久的。

【赏析与启迪】

礼仪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与人为善,友好相处,贫穷的时候不改变志向,富贵的时候乐于助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一语道出了礼仪精神的实质,就是友爱、尊重,与人和谐相处。“爱人”是为了增进彼此情感,“敬人”则可使人际关系更加和睦融洽。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权利、财富和色相,这些东西都不足以维系人际关系的长久和谐,更不能体现礼仪精神的实质。

中国有句俗话“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轻视别人或者欺凌别人,只会收获反感和厌恶。

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首先要尊重老师,不能阳奉阴违或强词夺理,更不能恶言顶撞;其次,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尊重,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不对他人的生理缺陷、家庭情况、民族习惯等进行挖苦讥讽。只有真诚相处,恪守礼节,才是知礼、明礼和讲礼,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友谊。

7【原文】

无言不雠①,无德②不报。

【出处】

《诗经·大雅·抑》。《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注释】

①雠:应答。②德:恩德。

【译文】

别人和我说话,无话不答;别人对我有帮助,有机会一定要回报。

【赏析与启迪】

这是《抑》的作者告诫周王在为人处世方面,时时处处都应谦虚谨慎,遵循礼节。与人交谈时,应当尊重对方,举止庄重,凝神静听,不能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更不能傲慢无礼,充耳不闻。别人对自己有所帮助时,应铭记在心,在合适的时候回报对方。

“无言不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当和别人有矛盾隔阂时,有问必答就显得更难了,它考验着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雠”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行为上的尊重,是对别人一种积极友好的回应;二是思想上的敬重,即回答的内容必须诚恳真实,言行一致。

人际交往中,既有相处融洽的日子,也有矛盾出现的时候,这是生活的一种常态。遗憾的是,有的孩子在分歧、矛盾出现时,往往采取激化矛盾、不利于团结的方法,对他人的问话不理不睬,试图孤立他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只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和谐相处设置障碍。

还有一些孩子,缺少一颗感恩之心,将他人的帮助和关心视做理所当然,不懂得感谢,更不知道回报,往往走入社会屡屡碰壁之后,才知道互助的可贵。

8【原文】

让①则礼仪生②,争③则暴乱起。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淮南王刘安编于西汉。《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

【注释】

①让:谦让,礼让。②生:产生。③争:争斗,争抢。

【译文】

相互谦让,是礼仪产生的基础;自私自利,争名夺利,混乱的秩序则不可避免。

【赏析与启迪】

互敬互让,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事事为别人着想,那么,人和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社会风气自然良好和谐。反之,任何事情都从自身利益考虑,毫不顾及集体和他人利益,必然使得人际关系矛盾重重。

与人交往时,因为各自的个性、爱好、脾气、要求不同,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会产生分歧。这时候,宽容和谦让无疑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而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得理不饶人,无理闹三分”的做法,只会使彼此间的关系充满浓烈的“火药味”,一旦爆发,既危害自身又祸及他人。

“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一位哲人的话,相信会给你们带来启迪。

9【原文】

道①之以德,齐②之以礼,有耻且格③。

【出处】

《论语·为政》。

【注释】

①道:同“导”,诱导。②齐:约束。③格:纠正。

【译文】

通过道德教育完善自己的品德,用礼仪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人就有了羞耻心,并能积极改正错误。

【赏析与启迪】

孔子认为,政令、刑罚虽然可以威慑并惩罚犯罪,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恶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道德品质教育,从思想上修正和完善人生价值观念,并在生活点滴中养成循礼、守礼和讲礼的习惯,人就有了羞耻心和耻辱感,就能自觉弃恶扬善,遵纪守法。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高度概括。所谓“文”,就是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谓“质”,主要指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品行端正的人,才能算是“君子”,才会得到社会认可,受到他人尊重。

礼仪,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从广义上讲,它包括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方面的内容。

10【原文】

和气迎人,平情①应物②。

【出处】

《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围炉夜话》是一本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通俗格言集。

【注释】

①平情:平常的心情。②应物:应对各种事物。

【译文】

心平气和地与人交往,以平常的心态去处理事情。

【赏析与启迪】

待人处世应平易近人,说话和气,不能狂妄自大,恶语伤人。

和气是自身修养和宽宏气度的体现。很难设想,一个心胸狭隘、气度狭小的人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和颜悦色,既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拉近相互间的距离,还能避免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心态平和的人,他的言语和行为,很少有过分或无礼的地方。他给人的感觉总是亲切而随和的,许多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

和气待人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良药,“和”字包含和气、和善、和睦、和谐等多重意思,“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些家喻户晓的句子,无不演绎着“和”的重要性。

其实,和气待人并不难,比如见面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真诚的问候,就能起到融化冰雪、沟通心灵的作用。

同学们对外部世界的影响比较敏感,情绪容易波动。平时生活中,只有适时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现实,积极投身学习,才是理智的选择。而一切悲观消极的行为,只会使自己背上心理包袱,不仅于事无补,还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成长。

11【原文】

夫礼者,民之纪①,纪乱则民失②。乱纪失民,危道③也。

【出处】

《晏子春秋·谏下》,作者晏婴,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

【注释】

①纪:纲纪,纪律。②失:失去行为准则。③危道:危险的道路。

【译文】

礼仪制度是人民遵守的纲纪,纲纪混乱了,人民就会失去行动的准则。纲纪混乱,人民失去行动准则,这是一条多么危险的道路啊!

【赏析与启迪】

从古至今,礼仪制度就是社会道德的基石,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的重要标志。只有人人都讲社会公德,并依照社会公德的标准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整个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生活、学习、娱乐、锻炼的公共场所,有着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众多学生的行为。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和集中施教的需要,在校学生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发生矛盾与摩擦的几率相对较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相处时谦逊礼让、宽容大度、互帮互助、和善友爱,这样就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相互间的共同进步。

12【原文】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出处】

《增广贤文》,写成于明代万历年间,经后代不断修订、增补而成,是中国古代儿童传统蒙学书籍之一。

【译文】

是非纠纷大都是因为语言而引发的,烦恼忧愁则是和争强好胜分不开的。

【赏析与启迪】

人的嘴有两个作用,一是吃喝,满足身体需要;二是说话,表达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语言,但说话要注意场合,掌握分寸,讲究技巧。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如果不分场合和对象,信口开河,肯定是不行的,还会因此带来许多麻烦。

为人处世也不能太争强好胜,要学会忍让和宽容,不能事事都要分个高下,争个你输我赢。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适当地妥协和退让,不仅可以缓解矛盾,还能体现出自己的涵养。当然,妥协是要讲原则的,不出头也要分情况:为了私人恩怨、个人利益,那个“头”不能出;为了公平正义、集体利益,这个“头”就必须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做到语言文明,不妨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学会净化语言。不说脏话粗话,不散布有碍于同学间团结的言论。其次要做到“三会”。即一会使用尊称,不相互起、叫绰号;二会使用谦让语,如“请”、“您”、“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等;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最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做到语句清楚,音量适度,不大声喧哗、嬉闹,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

13【原文】

礼尚①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忘②,亦③非礼也。

【出处】

《礼记·曲礼上》。

【注释】

①尚:崇尚,追求。②忘:同“往”。③亦:也。

【译文】

礼所崇尚的就是有施有报,往而不来是不合乎礼仪的,来而不往也是不合乎礼仪的。

【赏析与启迪】

这是成语“礼尚往来”的出处。礼尚往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来”,强调给予和帮助,推崇奉献精神;二是“往”,注重感恩回报,是对帮助自己的人所表现出的积极的回应态度。

千百年来,“礼尚往来”一直是中国人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所尊崇的礼仪规范。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做子女的就应当感恩图报,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老师对学生有教诲之恩,做学生的就应当心存感激,尊敬老师,回报师恩;国家为公民提供了生存环境、物质生活、教育健康保障、就业机会,每位公民就应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报效国家。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候,除了来自老师和家人的帮助,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同学生病时,要适时伸出关爱之手,嘘寒问暖,端水送药;发现同学犯错时,要善意指出,耐心劝诫;看到同学心情郁闷时,要良言疏导,互勉共励……这些小小的善与帮助,对于同学之间的情谊的成长只有加分。

14【原文】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①不淫②;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③慑。

【出处】

《礼记·曲礼上》。

【注释】

①骄:骄傲。②淫:骄傲。③慑:怯懦,屈服。

【译文】

生活富裕又遵循礼节,就可以不骄傲,不放荡;生活贫困但不失礼貌,则意志坚定,行事果断,不会屈服。

【赏析与启迪】

此句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异曲同工,说明自身修养的高下对人所产生的直接后果,而孟子侧重于精神上的追求和意志上的磨砺。

人在得意的时候,应学会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安分守己,不能骄奢淫逸,狂妄自大。贫穷失意的时候,更要意志坚定,说话做事坚持道德操守,遵循法律法规。贫穷并不可怕,只要奋发图强,通过正当途径和辛勤劳动,就能摆脱贫困。如果因为贫穷而丧失做人的原则,必然得不偿失,悔恨终生。

有的学生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守着成绩停滞不前,以此作为吹嘘的资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读书求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思想上的麻痹松懈必然导致行为上的放纵随意,成绩下降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学生自恃家庭背景好于别人,或者比别人多了某项特长,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这些其实都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路遥知马力”,只有意志坚定、努力向上、积极乐观的人才会走得远,获得最大的成功。

15【原文】

恭近于①礼,远②耻辱也③。

【出处】

《论语·学而》。

【注释】

①近于:在种类或性质上趋于相近。②远:远离。③也: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译文】

恭敬和讲究礼仪实质上是一致的,是远离耻辱的一种表现。

【赏析与启迪】

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待人处世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每个人都有受到社会认可、得到他人尊重的愿望。尊重他人,在体现自身良好道德修养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相互间的距离缩短,隔阂减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有的同学很聪明,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每次评比优秀学生都与他无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学生平时不拘小节,尤其是在文明礼貌方面做得较差:不礼让、自私自利、爱说大话假话,这样的孩子怎会赢得他人的友谊与热爱呢?

16【原文】

恭而无礼则劳①,慎②而无礼则葸③,勇而无礼则乱,直④而无礼则绞⑤。

【出处】

《论语·泰伯》。

【注释】

①劳:劳累,疲惫。②慎:小心,当心。③葸:害怕,畏惧。④直:率直,耿直。⑤绞:急切,说话尖刻刺人。

【译文】

一味恭敬而不合礼仪,就会使人十分疲惫;小心谨慎而不合礼仪,就会让人感到畏惧;勇敢而不合礼仪,就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率直而不合礼仪,就难免说话尖刻刺人。

【赏析与启迪】

孔子通过人们的几种日常行为,阐述了重视内在修养、遵循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表面恭敬谦逊,内心却背道而驰,必然使人身心疲惫;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即使时时小心,也难免违背道德与良知;胆大妄为,无视法律法规,必然违法乱纪;随意散漫、玩世不恭的人,则不会顾忌他人的感受,常做出违反公共道德、影响团结的事情。

恭敬、谨慎、果断、直率,是人所推崇的美好品质,但在实际生活中,应当把握好尺度,顾及他人的感受,既要有理、有礼,还要有节、有度。

例如,有的青少年学生是非不分,立场不稳,在违规违纪者面前充当“老好人”,视而不见甚至包庇纵容;有的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心理认同,遵规守纪的意识较差;有的说话做事随心所欲,还自认为是“张扬个性”;有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注重方式方法,不仅把事情弄巧成拙,还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17【原文】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出处】

《增广贤文》。

【译文】

任何事情,算计太精了反而会出错,退一步想想,处理事情的路子会更宽。

【赏析与启迪】

人生在世,谋求个人利益是自然的追求。但如果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肯定会活得很累。

有的人如果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处处算计,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走入歧途,遗恨终生。《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最好的例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朋友、同事或家人之间有了矛盾,要冷静对待,不要一遇到事就火冒三丈,非要争个高低。遇事争强好胜、互不谦让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即使一时占了上风,可事后想想,又有多大意义呢?

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懂得宽宏大量。凡事私心太重,处处考虑个人得失,而不顾忌他人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天长日久,只会招致越来越多的人反感和厌恶,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能冲动急躁。有些事情不要急着下结论,不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即使自己有理,也要学会宽恕别人,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

18【原文】

投①我以桃,报②之以李。

【出处】

《诗经·大雅·抑》。

【注释】

①投:送。②报:回报。

【译文】

人家送我桃子,我就拿李子去回报。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是成语“投桃报李”的出处。原为春秋时期卫武公的自警之词,大意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就要处处小心,事事谨慎,造福于民,报答人民。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璀璨光芒。在现代社会中,“投桃报李”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投桃报李”不仅是在精神和物质上公平地礼尚往来,更是一种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有“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道德素养。当你得到别人帮助时,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当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要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

19【原文】

自奉①必须俭约,宴客切勿②流连③。

【出处】

《朱子家训》,作者朱熹。

【注释】

①自奉:对自己的奉养,也就是自己的生活消费。②勿:不要。③流连:留恋不已,舍不得离去。

【译文】

日常生活必须节俭,到别人家做客千万不要流连忘返。

【赏析与启迪】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勤俭为治国的法宝、持家的要诀、做人的美德和评人的尺度。诸葛亮任蜀国辅宰,执政二十七年,留给子孙的也仅是几亩薄田。

到别人家去做客,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能只凭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影响别人的生活、工作和休息。《增广贤文》中说:“久住令人厌,频来亲也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同学在生活上追求高消费,衣着讲究品牌,饭菜挑三拣四,稍不合意就随意丢弃,全不知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有的同学互相攀比,比谁购买的物品多,比谁家里送来的钱物多,如此一来,不仅给家里增添了更大的经济负担,还滋长了奢侈浪费、爱慕虚荣的不良风气。

青少年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应注意有礼、有节、有度,尽量不要给人家添麻烦,既不要拒人千里,也不要过分亲密。要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妨碍别人正常的生活。

20【原文】

千里送毫毛①,礼轻仁义②重。

【出处】

《南唐书》,一部记载五代时南唐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注释】

①毫毛:鹅毛。②仁义:情谊。

【译文】

不远千里送一根鹅毛,礼物虽轻,但是情谊却很重。

【赏析与启迪】

据《南唐书》载:大理国派特使向唐朝进贡天鹅,路经阳湖时,特使想让天鹅洗个澡,没料到天鹅出笼趁机飞之大吉,仅掉下一根羽毛,特使无奈,只好将这根羽毛献给唐朝皇帝,并赋诗一首,以致歉意。诗中,便有“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之句。

此句多指自谦礼薄,不成敬意。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间交往,重义,重谊。正如李白诗云:“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建立在志同道合上的友谊才是高尚的,也是珍贵和恒久的,而用金钱维系的交往是靠不住的。

人生当中,总有一些东西比金钱和物质更珍贵,更应该倍加珍惜。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当多为别人着想。名利固然诱人,但还有许多东西远比名利重要和珍贵。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崇尚金钱至上和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把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哲学。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办事情,都追求一个“利”字。为了“利”,伤害亲人,欺骗朋友,放弃责任,丧失原则,这样的人自然会遭人唾弃。

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情,同学少年的同窗之谊,都是必须珍惜的。如何去表达你对他们的情谊呢?其实很多时候,一句温暖的鼓励,一纸简短的问候,一次力所能及的援助,就诠释了“礼轻仁义重”的真谛。

21【原文】

礼从宜①,使②从俗③。

【出处】

《礼记·曲礼上》。

【注释】

①宜:因地制宜,合乎当地实际情况。②使:去,出使。③俗:风俗习惯。

【译文】

讲究礼仪,应该合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赏析与启迪】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人们只有对某一事物做到熟悉和了解,才能掌握这一事物的特性,并在生活中加以正确运用。讲究礼仪也一样,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方,针对不同对象,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否则,难免会闹出笑话,甚至引起矛盾。

撇开国与国之间的差别不论,仅就我国来说,从西周至今,各个时代对礼仪的要求不一,各个民族的礼仪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仪礼·丧服传》中“在家由父,出嫁从夫”,就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夫权思想,如果今天也遵循这种“礼节”,显然不合时宜,法律也不容许。又比如,有些人吃素食,而你为了表示热情好客,硬要人家和你一起“大鱼大肉”,这样的“礼”不仅不能增进彼此友谊,反倒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产生矛盾。

出门旅行最好“入乡随俗”。各地的风俗习惯都有各自的特色,你作为客人,必须遵守当地的风俗,尊重主人的习惯,这就是一种最起码的礼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中,往往有不同民族的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或民族习惯,不拉帮结伙,不宣扬地域观念,杜绝国籍歧视和民族歧视的言行,相互尊重、谦让和包容,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

22【原文】

辞让①之心,礼之端②也。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辞让:推让,谦让。辞,推脱。②端:基础;根本。

【译文】

谦让,是待人礼貌的基础。

【赏析与启迪】

谦让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文明礼貌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文明礼让的典范。它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要学会谦让,不能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想占别人的便宜。讲文明、懂礼让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人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相反,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不管到哪里,只会招人反感厌恶,受到排斥。

同学们只有懂得谦让,相互之间才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矛盾和隔阂。

拥有一颗谦让之心,就不会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在平时生活中,要主动把方便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遇到矛盾时,要有气量和涵养,不能“针尖对麦芒”,使矛盾激化升级。只要彼此都能这样做,那么大事便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大多数矛盾就可以化解在“对不起”、“没关系”之中。

23【原文】

轻①则寡②谋③,骄则无礼。

【出处】

《国语·周语中》,作者据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以及讽谏、辩说、应对之辞等。

【注释】

①轻:轻率,不稳重。②寡:少,缺少。③谋:策略,计谋。

【译文】

轻举妄动的人做事缺乏思考,骄傲自满的人待人无礼。

【赏析与启迪】

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遇事缺乏思考、不冷静,冲动鲁莽肆意妄为,难免犯错甚至铸成大错而抱恨终生;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待人无礼,既是自身素质低下的表现,也是引发事端、制造矛盾、破坏人际关系的重要诱因。

谨小慎微是遵规守纪的保障,得意忘形是违规违纪的开始。尤其是在取得成绩和荣誉之后,同学们更应该小心谨慎,不沾沾自喜,不麻痹松懈,才能保持荣誉,取得更大的进步;反之,就不免栽跟头,犯错误。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希望大家铭记于心。

24【原文】

君子不以菲①废②礼,不以美没③礼。

【出处】

《礼记·坊记》。

【注释】

①菲:菲薄。②废:废弃。③没:超过,超出。

【译文】

别人送礼物给自己,不能因礼物轻微而失礼于人;我送礼物给别人,不能怀有某种企图,使礼物过于贵重。

【赏析与启迪】

人与人之间所讲的道德礼仪,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宽容、诚信、互助等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

有的同学平时拉帮结伙,一起胡吃海喝,馈赠物品,还把这种交往理解成“互相团结”,把“拉帮结伙”理解成“互相帮助”,把“请客送礼”作为衡量彼此远近亲疏的尺度。如果仅从物质上馈赠的多少去衡量待人礼貌的程度,显然违背了礼仪精神的实质,这种建立在相互利用基础上的礼节,不仅会污染人的心灵,还会败坏社会风气,亵渎法律尊严。

25【原文】

伤人之语,有剑戟①之痛。

【出处】

《抱朴子·疾谬》,作者葛洪,晋朝著名道士、炼丹家、名医,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

【注释】

①剑戟:刀剑。戟,古时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译文】

伤人的话语,就像刀剑刺在人身上一样疼痛。

【赏析与启迪】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良言善语,使人如沐春风,让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和谐;损言恶语,则让人如临寒冬,使人际交往变得矛盾重重。

做人要与人为善,不能恶语伤人。同学间、朋友间甚至亲人间难免有矛盾、误解,这时候,只要待人以诚,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谈一谈,一切矛盾都可以化解,一切误会都可以消除。有的人火气一冒,什么友情、亲情全然不顾,什么解恨的话都说,只图自己一时痛快,不管他人的感受。这样做,只会深深伤害相互间的感情,产生出许多矛盾与隔阂。

与人发生矛盾时,要克制情绪,相互忍让,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遇到双方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正当方式和途径,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不能互不相让,使矛盾激化;更不能相互谩骂,甚至打架斗殴。发现他人犯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和冷静的语言规劝他人,不能冷嘲热讽,给别人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26【原文】

触①来莫与竞②,事过自然凉。

【出处】

《增广贤文》。

【注释】

①触:触犯,冒犯。②竞:计较,在意。

【译文】

当别人冒犯了你的时候,不要与他计较,等事情过后心境自然会平静下来。

【赏析与启迪】

生活当中,难免会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而且有时道理还在自己这边。这种情况下,处理事情更要冷静,非原则问题不要去计较,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即使碰上蛮不讲理的人,你也要让他,感化他,久而久之,再大的矛盾也会化解。如果事事都要争个你强我弱,你高我低,那么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伤了双方和气,有时甚至把事情越闹越大,悔之晚矣。

古话说得好:“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

没有化解不了的怨恨,也没有消除不了的矛盾,只要相互宽容,互相谦让,任何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当别人有意或无意冒犯自己时,不能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更不能以牙还牙,使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假如有些事情确实一时不能解决,那就暂时将它放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会慢慢回心转意,将矛盾消解于无形。

27【原文】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①而难有体②;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出处】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明代人。《小窗幽记》收录了许多短小精美、益人心智的格言警句。

【注释】

①礼:既指表现出来的礼节,也指内心对待他人的态度。②体:恰到好处,不卑不亢。

【译文】

对待富贵的人,做到有礼并不难,难的是得体;对待贫贱的人,做到有恩并不难,难的是尊重。

【赏析与启迪】

以礼待人,是行为和内心的统一。它要求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能看人说话,表里不一。

对待比自己地位高、更富有的人,世俗之人都会产生尊敬的念头,因而能够以礼相待。但是如何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保持和展示自己完整的人格,而不显得低三下四、曲意奉承,却是不容易把握的。

对待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不如自己的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关照不难,难的是能够尊重对方的人格,没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

讲文明、懂礼貌,是内心和行为的有机统一,是道德修养和行为养成的综合体现。既不能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也不能因人而异,两面三刀。

有的青少年学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毕恭毕敬,言行举止礼貌得体。但对其他学生,就大呼小叫,颐指气使,态度十分生硬,语言也不文明。这样的人,能说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吗?我们只能说,这种人是虚伪的。他所极力表现出来的“文明言行”,只是一种装模作样的表演。不但歪曲了文明礼貌精神的实质,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更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和尊重。

28【原文】

待小人①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②;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出处】

《菜根谭》。

【注释】

①小人:泛指品行不端的人。②恶:憎恨,厌恶。

【译文】

对待品行不端的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人,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他们真正有礼。

【赏析与启迪】

发现他人有错误和过失,一般人都会严词训诫他们,这做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就事论事,不因为个人感情上的好恶把人看扁、看死。

如果发现他人有缺点错误,只是一味地指责和憎恨,却不去帮助教育,这同样是缺乏道德责任的表现。反之,对待那些有地位、有威望的人,一般人都会心存敬重,可是如果过于做作就会流于谄媚,自然就带上了虚伪的成分。

憎恨小人,敬重君子,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此而忘记了人格的平等。同样,人与人之间讲究以礼相待,但礼貌也应遵循一定的尺度,以免弄巧成拙。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别人犯错时,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帮助其改正错误呢?首先,应持有一个与人为善的心态,真诚帮助他人纠错改过,而不能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其次,还应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引发别人的抵触情绪,以免制造矛盾,引起事端;再者不能把彼此间的尊重变质为互相吹捧,互相包庇。

29【原文】

礼仪之始①,在于正容体②、齐颜色③、顺辞令④。

【出处】

《礼记·冠义》。

【注释】

①始:开始。②正容体:端正容貌和仪表。③颜色:表情。④辞令:说话。

【译文】

讲究礼仪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要端正仪容、严肃表情、说话和顺。

【赏析与启迪】

讲究礼仪的基本要求是,首先从自身言谈举止开始,做到衣着整洁,表情端庄,说话和气。

“衣冠不整,恕不接待。”这是在许多公共场所经常见到的文明提示语,反映出文明礼貌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试想,有谁愿意和一个蓬头垢面、袒胸露怀、言语粗俗、举止轻浮的人相处,或者把他当朋友呢?

从衣着、仪表、言谈举止这些细节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同时也是博得对方好感和尊重的开始。

30【原文】

不窥①密②,不旁狎③,不道旧故④,不戏色⑤。

【出处】

《礼记·少仪》。

【注释】

①窥:暗中察看。②密:秘密,隐私。③狎:亲昵,亲近而不庄重。④旧故:以往的过错,喻短处。⑤戏色:嘲弄的表情。

【译文】

不窥视人家的隐私,不与人过于亲热,不揭别人的短处,不要有嬉笑、侮慢的神态。

【赏析与启迪】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相互尊重,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不侵害他人的利益。

每个人都有不愿示人的秘密,即人们常说的“隐私”。偷窥别人的隐私,甚至把别人的隐私作为谈资,到处宣扬,不仅严重伤害别人的自尊,还会引起相互间的矛盾。

除了要有礼貌,还要把握好尺度。过于疏远,使人感情淡薄,不利于沟通交流;过于亲近,难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背后揭人短处、诋毁他人,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团结,制造事端。所以古人劝诫我们:静坐常思己之过,闲时莫议他人非。

有的人无事生非,专爱打听别人隐私,未经同意就擅自翻阅他人邮件、日记;有的人举止轻浮,言谈粗俗;有的人把别人的伤心往事等当做笑料,四处宣扬,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喜欢瞎起哄,参加文娱活动时不是喝倒彩,就是制造噪音……

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别人。古话说得好:人敬人,无价宝;人抬人,万丈高。希望每位青少年学生在与人相处时,能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既要自尊自爱,又要懂得敬人爱人。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