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名言
时间:2022-04-16 06:3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沧浪读诗会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管仲的名言
1. 管仲有哪些名言
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 管仲名言
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 管仲经典语录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 管仲名言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
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 管仲经典语录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管子·重令》
军队不论人数多少,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战必胜,守必固。
2.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有哪些名言名句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先驱、政治人物。
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华夏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名人名言: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善人者,人亦善之。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信不足,安有信。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量力而知攻。
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草茅弗去,择害禾谷;盗赋弗诛,则仿良民。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知子莫若父。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不言之言,闻于雷鼓。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 管仲的名言
管仲名言名句 1、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2、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3、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4、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5、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6、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7、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8、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9、忧郁生疾,疾困乃死. 10、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11、信不足,安有信. 12、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13、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14、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1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16、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7、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18、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19、草茅弗去,择害禾谷;盗赋弗诛,则仿良民. 20、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2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2、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2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24、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25、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26、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27、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28、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29、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30、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31、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32、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33、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34、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3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3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7、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38、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3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40、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 41、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42、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43、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44、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45、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46、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47、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48、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49、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50、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51、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52、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53、量力而知攻. 54、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5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56、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57、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 58、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59、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60、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6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6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63、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64、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65、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66、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67、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68、知子莫若父. 69、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70、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7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72、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73、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74、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75、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76、不言之言,闻于雷鼓. 77、善人者,人亦善之.。
4.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有哪些名言名句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先驱、政治人物。
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华夏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名人名言: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善人者,人亦善之。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信不足,安有信。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量力而知攻。
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草茅弗去,择害禾谷;盗赋弗诛,则仿良民。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知子莫若父。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不言之言,闻于雷鼓。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的文化精神是什么
1. 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2.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3. 《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治国“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顺应自然规律,贯穿辩证思想,正是黄老特征。司马迁认为齐桓公称霸,得力于管仲道家之治,班固将《管子》归于道家,颇有道理。《秦本纪》记载由余论治,将中国之乱归咎于诗书礼乐法度:“阻法度之威以责于下,下疲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戎夷之治是“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尚简恶繁,合于黄老。司马迁认为秦穆公称霸西戎,即是重用晋裔戎人由余所致。
6. 管仲有哪些名人逸事
管仲出身于没落贵族,后来家道中落,也就成了一名寒士,几次求仕,都不成功。
管仲有一好友,名叫鲍叔牙,经常接济他,但管仲并不感谢他。鲍叔牙非常理解管仲,他常说:“管仲是为了年迈的母亲,才不惜遭人嘲笑,保全性命。
管仲之所以苟且偷生,不为公子纠死节,是因为他有更远大的志向,为了富民强国他会成就一番大业。”他知道管仲有经世治国的大志,所以才不拘小节。
正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管仲才得到齐桓公重用,成为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5条名言,细读提升格局,掌握为人处世要诀,细读受益匪浅
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还可以医愚。
泱泱中华之所以屹立不倒,傲然雄立,就在于其积淀之深厚,学问之精细,文明之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蕴藏在典籍之中,需要发掘和从新认知,更需要反躬自省,付诸实践,如此才能熠熠生辉,照耀人生之路。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缔造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更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智慧如海阔渊深,他的目光如炬如星,而汇总他思想的《管子》一书,更是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是中华文化长河中重要的典籍之一。
读《管子》不仅可以“王霸天下”,也能学习为人处世的至理。今天,王和尚特选取《管子》中明白晓畅而意涵丰富五条名言,加以解读,敬献诸君,以起到“启智、明理,医愚”的作用。
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结交朋友,如何谨言慎行,如何开张胸怀,如何让内心平和,需要细读《管子》的五条格言。
△王和尚读书:管仲的五条智慧之言
1.做事之智: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无形也。
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篇。牧民即管理治理百姓之意。管子郑重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若要治理好国家,防患于未然,在于顺民心,兴民德,施仁政。有道之人才能防范于未然。
风起于青萍之末,唯有有道者才能见微知著,处处小心谨慎。明朝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被封为“新建伯”,他的父亲告诫他说“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就是告诫他要谨慎小心,防患于未然。
明朝学者方孝孺在《深虑论》中曾指出“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人在志得意满之时,不注意的小事中长隐藏着祸患,而变乱也常由不疑之事引发,这就告诫我们要“深虑”,要常“备患于无形”。
△王和尚读书:读管子,学习古人智慧
但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管子给出的解答是要做“有道者”,所谓有道,即是智慧,也是自省,更是周密的考虑和准备。方孝孺则指出,“唯积志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即待人以诚,躬行仁德,以符合天道。
心学宗师王阳明更是告诫弟子要“省察克治”,反躬自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有无错失,自然就能发现被忽视的隐患,而能防范于未然。
诸位在睡前曾默坐反省一下日常的行为么?多做反省,消除杂念,自然能够成为有道者。
△王和尚读书:沉默是金,言多必失
2.沉默是金: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喜欢多说话而又不恰当,不如少说话为好。这句话出自《管子·戒第》篇。
清朝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的生存哲学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倒不是凡是沉默,毫不作为,而是要善于沉默,言必有中。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意都指出少少发议论而多付诸实践。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思想交流重要的工具,但是怎样用好语言却是一门艺术。管子指出,多言而不当,是人之大弊。多言,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多言本不为错,但是“不当”却甚为致命。君不见多少人说话云山雾罩,不着边际,只会觉得聒噪而起不到任何交流的作用。
因此,“好好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些不如暂且沉默。孔子说“巧言乱德”,即是此意。
△王和尚读书:交友之道贵在知心
03.交友之道:寡交多亲,谓之知人。
如何结交朋友,管子也有智慧之言。结交朋友不在多,关键在于知心。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曾慨叹说“知我者,二三子!”即知心朋友也就两三个罢了。北宋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指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真正知心的朋友会“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如果乱交朋友,不分良莠,这样的朋友往往只是“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更有些人以表面热情维系朋友关系,如此酒肉之交,何来真心相待?
△王和尚读书:孔子的交友之道
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知心之交有三种特点:正直,诚实且博学,与之相交可以相互砥砺,共同进步;而有害之交也有三个特点:或惯于谄媚奉承,或表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夸夸其谈,与这种人相交肯定于己不利。
因此,交友不可不慎重。所谓“知人”,就是要清醒地了解,认真地辨认,真诚以相待。
扪心自问,你身边有多少益友,又有多少损友?
△王和尚读书:管子的处世哲学
04.待人以宽:非其所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管子·小问》篇,其意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义非常相似,其关键点在于“恕”,即宽容和体谅,恭敬而温厚。
子贡向孔子请教“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那就是恕吧”。所谓“恕”,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它要求人要克制私欲,言行合乎礼节;要体谅别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和想法,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有大智慧。西方有谚语说“从来没有一只耳朵能被嘴巴真正说服”,为何,不能打动别人内心,单纯靠技巧或者威压是很难服众的。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总是想说服别人,自己做不到,偏偏要勉强别人,这岂不可笑!
△王和尚读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更有妙用。其实就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关注别人的感受,否则就容易僵化而不可收拾。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真诚相待,宽宏大量,如此才能路越走越宽。
有趣的是,不仅法家如管仲,儒家如孔子,就连道家也提倡这一道德标准,可见,此乃是人之常情,也是做人之基本道理。
你曾有过自己做不好而勉强别人的经历么?
△王和尚读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05.兼容并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大海不拒绝流向它的的大小河流,所以能变得广阔无边;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所以才能堆积得高耸入云。这句话出自《管子·形式解》
智慧老人老子曾说过“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余阔”;秦朝政治家李斯在《谏逐客书》曾这样表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两者之意与管子之言如出一辙。其意均是人要有挂不挂阔的胸怀,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听取各种意见,兼收各种知识,这样才可以博采众议。如此为人处世,才可以融洽和睦。
晚清名臣林则徐有一副名联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上联也是化用其意,来说明宽容的重要。孔子更是指出“宽则得众”。
△管子的五条处世名言,切中要害
据传说,宋朝僧人济颠和尚为人放荡不羁,任意洒脱,在杭州灵隐寺挂单时,有僧人嫌弃他疯癫无仪,有碍观瞻,但是寺庙主持却说“佛门宽大,岂容不下一个颠僧?”这句话就有大智慧,宽容待人是做人之本,心胸狭窄,必然嫉贤妒能。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宽以待人绝非认同,更非同流合污,随波逐流,而是宽和宽厚,不介怀不在意,但是人内心却应该有所坚守,也有所明察。若一味地和光同尘,“藏污纳垢”也是对无原则无标准之人的讽刺之言。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有海一样的胸怀能容纳百川呢?需要扪心自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