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浮士德》名言

时间:2022-04-16 23: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歌德《浮士德》名言

1.歌德的《浮士德》中的经典名句

浮士德: 我只匆匆奔走在这世上, 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 不满意的立刻将它抛弃, 抓不住的干脆将它释放。

我只顾追求,只顾实现, 然后又渴望将人生体验, 用巨大心力,先猛冲蛮干, 而今行事却明智、谨严。 对于尘世我已了如指掌, 对于彼岸我不再存希望; 只有傻瓜才会盯着云端, 以为有同类居住在上面! 强者应立柱足,放开眼, 世界对他不会默默无言。

他何须去永恒之境悠游! 凡能认识,便可把握拥有。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 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 与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

2.歌德的《浮士德》中的经典名句

初恋和友谊也一样被回忆、重温。

痛苦重新体验,怨恨复生出怨恨, 叹人生之旅,难逃出歧路、迷宫, 哀良朋挚友,一个个都先我而逝, 让眼前幸福骗去他们美好的光阴。 那些听过我早年的唱段的人们, 他们啊已听不到我以后的歌吟; 友好的聚会已是杳无踪迹, 唉,最初的回响也寂然无声。

我的悲歌将为陌生的人群而唱, 他们的喝彩啊一样会令我心惊。 那些曾经喜欢我的歌的人们, 他们纵然活着,也四散飘零。

长久克制的欲望猛然将我攫住, 对肃穆的幽灵世界我充满憧憬; 我于是开始歌唱,如轻声絮语, 我音调忽高忽低,似风鸣琴声。 我突然浑身战栗,泪流个不停, 已经铁硬的心中,又充满温情;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 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3.《浮士德》中有哪些名句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中的名句:

仍然拥有的彷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就算要出卖灵魂,也要找个付的起价钱的人

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却背离黑暗。诅咒黑暗。

有为者巍然看定四周,这世界对他几曾沉默

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

自由与命运只垂青每天努力的人。

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

外貌只能徒耀一时,

真美方能百世不殒!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正因为不可能,才值得我们去相信

——歌德《浮士德》

4.《浮士德》的句子

仍然拥有的彷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歌德 《浮士德》

有为者巍然看定四周,这世界对他几曾沉默——歌德 《浮士德》

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歌德 《浮士德》

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歌德 《浮士德》

就算要出卖灵魂,也要找个付的起价钱的人——歌德 《浮士德》

Even in the pursuit of the good people perplexed, but eventually realized that there is a right path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歌德 《浮士德》

外貌只能徒耀一时,

真美方能百世不殒!——歌德 《浮士德》

5.在《浮士德》里面有哪些诗句

只找到这一首~

我虚度了光阴在这黑洞的屋宇

外面轻歌曼舞

可怜我步履蹒跚满脸深皱

星碎渐行渐远青青重天

和煦使人苏醒了春光

欣欣向荣的气象点缀了山谷青葱

老迈衰弱的残冬

已向荒山野岭匿迹潜踪

我还在逃亡之中

让冰粒化成无力的阵雨播送

阳光不容许雪影放纵

万物粉饰得异彩重重

幽灵飘然而至

我来满足你的欲望

把你的生命交于我操纵

哪怕是一缕曙光也能让重返天堂

哪怕是一点机缘只要让我走出黑漆梁房

我愿意我愿意

年轻的快腿在熙攘中奔跑

活跃的心房在魔女的厨房激荡

欢乐的船儿浮泳

遥远的山涧小径

耀眼的服饰缤纷

这是真正的世界快乐的世界

玛嘉丽特驻我心房

海伦公主拂我轻裳

满饮一觞盛满新酷的佳酿

无端的愁绪让美景轻扬

绿荫围绕的茅屋闪烁着斜阳的躲藏

又一生凄凄然猖狂

又一生盘踞的想与分离的迷惘

纵横飞行的瑞蔼中降

沉溺的爱欲强烈跌宕

历千百载湮没无闻

海涛冲击毁坏堤岸

幽灵取了魔衣飞离

原野青葱碧水幽幽

然我

行近百年落得轻松

6.歌德的《浮士德》献词

你们又临近了,游移不定的身影,

想当初一度呈现于朦胧的目光。

敢情这次我试着要把你们握紧?

难道我的心仍倾向那个痴想?

你们拥上前来!来吧,随你们高兴,

尽可从烟雾之中围着我袅袅飘飏;

环绕你们的行列荡漾着一股灵气,

它使我的心胸感受到青春的战栗。

你们与欢乐韶华的风物同归,

于是众多可爱的亡灵冉冉而出;

最初的恋情与友谊随之浮起,

有如一桩古旧而漫漶的掌故;

无奈愁肠重结,太息不已,

恨人生迷离曲折多歧路,

忍不住轻唤故人,风华正当时

却不幸为命运所欺竟先逝。

我向亡灵们唱过最初的歌曲,

可惜他们听不见下面的乐章;

友好的聚会久已杳然无寻处,

唉,更堪叹消逝了最初的回响。

我的苦衷只好向陌生的众人倾诉,

他们即使喝彩也会令我心伤,

当年赏识过我的诗歌的知音,

纵然在世也不知向何方飘零。

于是我产生了一种久已生疏的憧憬

向往着那寂静森严的灵界,

我嗫嚅的歌声有如风神之竖琴

以飘忽的音调若断若续的摇曳,

我不禁浑身战栗,涕零复涕零,

凛冽的心随之软化而亲切;

我所有的一切眼见暗淡而悠远,

而消逝者又将现出来向我重演。

7.歌德的《浮士德》全部内容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

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故事梗概 在广阔的天庭,上帝正在召见群臣,仙官侍立左右。三仙长出位,以宇宙的浩瀚,变化的无穷景象,颂扬上帝造化万物的丰功伟绩。

恶魔靡非斯特和往常一样来到这里,口中无一句称颂的话,反而大发一通议论,说什么世界是一片苦海,而且永远不会变;人只能终身受苦,像虫鱼一样,任何追求都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 。

靡非斯特说他正处在绝望之中 。因为他欲望无穷,他想上天揽明月,下地享尽人世欢娱,到头来,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

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的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的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靡非斯特不同意上帝的看法,他自信能将浮士德引向邪路,让他堕落,并为这事他提出敢同上帝打赌。

上帝一口答应了并将浮士德交给他。 靡非斯特兴冲冲地从天宫下到凡尘 ,一心想到要把浮士德引向堕落 。

在一个中世纪的书斋里,室内阴暗、沉闷,年过50开外的浮士德坐卧不宁,烦闷已极。他想到大半辈子自己埋头在故纸堆中,与世隔绝,到头来却一事无成,既不能救世济民,又不见半点聪明。

他渴望投身宇宙,承担起世上的一切苦乐。但是,他几次努力都没成功,失望已极之时,他想到了死。

他激动地倒出一杯毒酒,将它举到唇边,准备作最后一次痛饮…… 突然,教堂响起复活节的钟声。这钟声猛地唤起浮士德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对人生的向往,因而断了自杀的念头。

春天来了,快乐的人群涌向郊外。浮士德也混杂在人群中,人们尽情领略着春天的美景。

浮士德特别兴奋,郊野的一切都使他无限欢欣。农民们向浮士德敬酒,酬谢他在瘟疫中搭救他们。

浮士德面对群众对自己的热忱褒奖, 十分惭愧。 他反省自己,何曾医好过病人?炼的那种金丹只不过的是骗人。

夕阳西下,良辰将尽。浮士德恨自己没有腾飞的翅膀,飞去把太阳追赶。

他感觉有两种意念在内心中搏斗:一个要执拗地守着尘世, 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开凡尘,向一个崇高的境界飞驰。 靡非斯特发现浮士德的思想正处在矛盾之中, 立刻将自己变为一个书生 ,走来与浮士德相识。

他告诉浮士德:他是“否定的精神”,“恶”就是他的本质;他要与自然的权威抗衡,要毁灭一切,包括人类。浮士德向他诉说尘世生活束缚的痛苦,他宁愿死也不愿过这种安贫守分,无所作为的生活。

但是,死也要死得痛快,或者战死沙场,血染荣冠,或者狂舞之后倒进姑娘的怀抱。 靡非斯特乘机劝他去从事欢乐的事业,从孤僻的生活走向广阔活泼的天地。

并提出给他签订这样的契约:靡非斯特今生愿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寻欢作乐,获得一切需要;但当浮士德表示满足的一瞬间奴役便解除,浮士德就属恶魔所有,来生便做恶魔的仆人。浮士德根本不相信“来生”,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场赌博,立下了契约。

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的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和自己,开始了四海的云游。首先,他们来到莱比锡的一家地下酒店,靡非斯特要让浮士德看看这充满“快乐”的世俗生活。

酒店里,一群大学生正在饮酒作乐,玩些无聊的把戏,唱些无聊的歌曲。靡非斯特是胡闹的专家,他加入了大学生的阵营,给大家唱了一首滑的跳蚤歌。

唱完,众人拍手叫好。接着,靡非斯特又耍了一个花招,在桌子边上钻出洞来,每个洞里都流出了各自想喝的美酒,乐得这群大学生狂笑不已。

年过半百的浮士德对这些低级荒唐的把戏和享乐并不感兴趣,急着要离开。 靡非斯特就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意欲用爱情生活来引诱他。

恶魔先让他对着一观大的魔镜,镜子里立刻现出一个美女,引得浮士德向往、发狂。不一会儿,靡非斯特又催着浮士德喝下魔女的药汤。

浮士德顿时青春年少,浑身爱情激荡。 青春焕发的浮士德在街上溜达。

少女玛甘泪由教堂回家,从他身边走过。她美丽的容貌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抢步上前,提出要挽着手儿送她回家。他的要求遭到拒绝,端庄的玛甘泪撒手而去。

浮士德神魂颠倒,急切地要靡非斯特去把玛甘泪捉来。如不从命,就和魔鬼一刀两断。

靡非斯特连忙一口应承。这样,在靡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很快获得了纯洁的平民少女玛甘泪的爱情。

为了能在家中享受爱情的欢乐,玛甘泪接受了浮士德的计谋:用安眠药使用母亲沉睡。谁知用得过多,母亲竟一睡不醒,离开了人世。

玛甘泪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只有以悲痛和忏悔的心情祈求圣母把她从死亡和耻辱中拯救出来。

可是,丑闻已经传遍市镇,原先的“花中之王”如今处处被人鄙视。 玛甘泪的哥哥——军人。

歌德《浮士德》名言

歌德《浮士德》:一出悲剧、两种赌约、五种追求

[德国]歌德:《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一出悲剧、两种赌约、五种追求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于法兰克福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岁时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3年后因病辍学。24岁的歌德因发表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而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当年他被邀请到魏玛公国当枢密顾问,后来因政治改革失败,再加上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使他一度陷入思想困境,结果导致他于1786年不辞而别,离开魏玛。1794创作《浮士德》第一部,同年开始了和席勒之间10年的辉煌合作,他们通过各自的创作一起将德国文学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831年他完成《浮士德》第二部。除文学之外,歌德对自然科学兴趣甚浓。

从1794年到1832年,这段时间是歌德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威康·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7)、《亲和力》(1809)、《威康·迈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自传《诗与真》(1831)以及大量的抒情诗等。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提高了德国文学的国际地位,并使19世纪德国文学的影响波及全世界。

背景链接

歌德的《浮士德》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被誉为“名著中的名著”,位列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关于浮士德的文艺创作可追溯到莎士比亚之前的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较为著名的还有德国音乐家瓦格纳的《浮士德序曲》,另外还有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在1947年创作的鸿篇巨制《浮士德博士》。

内容摘要

诗剧的情节如下:上帝和魔鬼打赌,魔鬼梅非斯特认为世界自始至终是片苦海,人只能像虫鱼一样消极地受苦,人的一切挣扎和追求都无济于事。但上帝认为,人的追求难免出现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人最终会有所成就的。结果魔鬼拿饱学之士浮士德和上帝打赌,他能利用一切诱惑、欲望和享受将勤学奋进的浮士德引诱到邪路上去,如果他赢了,他将获得浮士德的灵魂。

当魔鬼找到浮士德时,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学究在一个中世纪城堡里发愁。虽然他知识渊博,但自己仍不满足于书本的知识,他还想了解人世间的一切神秘事物。梅非斯特便趁机和浮士德订下赌约,他表示自己愿意为浮士德做仆人,满足他的一切愿望。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了,就必须交出自己的灵魂,来世为他服务。浮士德不相信自己会满足,就立即答应了。

两人开始四处漫游。他们首先来到一家酒店和大学生们饮酒作乐,可浮士德对这不感兴趣。于是梅非斯特带他来到“魔女之厨”,利用魔女的丹药把浮士德变成一个英俊青年,然后再用爱情诱惑他。他让浮士德爱上了一个名叫玛甘泪的市民少女,在他的帮助下,浮士德和玛甘泪常常偷情。为了和浮士德幽会,有次玛甘泪给母亲服了过量的安眠药,导致母亲意外死亡。在梅非斯特的怂恿下,浮士德使玛甘泪怀孕了。玛甘泪的哥哥瓦伦廷得知事情真相,在和浮士德决斗中死于浮士德剑下。一气之下,玛甘泪将儿子溺死了,自己也因未婚生子、有伤风化之罪遭到控诉,被抓进牢里,判处死刑。浮士德拯救未果,被梅非斯特强行拉走。

疲惫不堪的浮士德在阿尔卑斯山麓昏睡,在精灵赐予的忘川之水沐浴下,一觉醒来便忘却了之前一切伤悲,重新恢复了对新生活的勇气。他和梅非斯特来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宫廷,此时罗马帝国正遭遇政治和经济危机。浮士德积极为罗马皇帝献计献策,在梅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献计让罗马皇帝挖掘地下宝藏,大量发行由皇帝签名的纸币,从而及时有效地制止了经济危机,缓和了国内矛盾。此后罗马皇帝突发奇想,又要找浮士德和梅非斯特帮忙,他要看希腊的美男子帕里斯和美女海伦。不料浮士德自己却被梅非斯特的魔法变出来的美丽的海伦所吸引,出于对美男子帕里斯的嫉妒,魔法的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发生爆炸,海伦也随之化成烟雾而消失不再,浮士德也因此昏倒在地。

浮士德因病回到书斋。梅非斯特找来已成为博学大师的瓦格纳,帮助浮士德寻回死去的海伦。瓦格纳在梅非斯特的帮助下,在“中世纪风的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名叫何蒙古鲁士的“人造人”。在何蒙古鲁士的引导下,他们返回古希腊去寻找海伦。此时希腊联军刚刚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海伦的丈夫墨涅拉俄斯正准备把带回的海伦杀死以祭奠神灵。梅非斯特用计把海伦救出,并使她和浮士德结合。不久两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欧福良。这孩子喜欢跳跃与飞翔,却由于飞得太高而坠地身亡。海伦听到欧福良在地下唤他,她也随之而去,只留给浮士德一副面纱。

几经幻灭的折腾,浮士德决心从事一番实实在在的大事业。在返回德国途中,浮士德看到大海就立即想到要围海造田,他要梅非斯特帮忙来建立一个理想的自由王国。恰逢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国内动乱不堪,在梅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率领三勇士平息了叛乱。作为奖赏,皇帝赐给浮士德一片海地。浮士德立即率领民众着手围垦,来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其中有一对老夫妻说什么也不愿搬迁,这让浮士德一筹莫展。他要梅非斯特去处理这件事,哪知梅非斯特竟强迫那对老夫妻搬走,致使老夫妻受惊吓而死,梅非斯特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这让浮士德对梅非斯特极为不满,他要和梅非斯特分开。正当他为自己的事业感到遗憾时,“忧愁女神”向他吹了一口气,他的双眼立即瞎了。

这时浮士德已过百龄,正当梅非斯特急于得到他的灵魂之际,双目失明的浮士德以为挖掘坟墓的铁锹声是人民挖土改河的劳动声音,他为此而高兴极了。他想他的一生圆满了,也终于满足了。根据他和梅非斯特的赌约,他的灵魂在他死后归梅非斯特所有。梅非斯特在浮士德死后正想夺取他的灵魂之时,天上的天使下来守护着浮士德的灵魂,将他的灵魂从梅非斯特手中抢来带往天国。在已成为悔罪女神的玛甘泪的祈祷下,圣母答应让浮士德的灵魂升上天堂。

解读引导

这部前后延续60年(1773—1831)的长篇诗剧是诗人歌德对欧洲民间有关“浮士德传说”的再创作。它是大作家歌德一生的文学创作总结,不仅结合了浮士德的民间传说,还把古希腊罗马神话、英雄传说、现实生活、爱情理想等一系列内容糅合在一起。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的追求的永恒主题,它是歌德一生文学和艺术追求的集中展现。

《浮士德》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出悲剧、两种赌约、五种追求。

一出悲剧指的是浮士德一生的奋斗悲剧。浮士德一生不断进取、积极追求,虽然他每次奋斗的结果都失败了,但他从未停止自己的进取之心。浮士德这种不甘失败、不断进取的精神被后人尊称为“浮士德精神”。

两种赌约一是指上帝和魔鬼梅非斯特之间的赌约,另一个是指梅非斯特和浮士德之间的赌约。前者是一种对人的理智和欲望进行考验的尝试,带有作者对人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本质思考;后者的象征色彩极其明显,它体现人的本能诱惑和理智束缚之间的矛盾或和谐的对立关系。两种赌约的代价都是人的灵魂归属问题,由此可见作者的所指,含义深刻。

五种追求是指浮士德一生先后经历的知识探索、感情追求、建功立业的实践、对艺术美的憧憬和对造福人类事业的渴盼。很显然这五种追求是对一个渴望成功、不断进取的人的一生探索的象征和隐喻。浮士德只是奋斗不息的人类的缩影,他的灵魂最终回归天国象征着歌德对人类前途的乐观理想。

歌德还为我们塑造了两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浮士德和魔鬼梅非斯特。他们既是对人性中善与恶、理智和诱惑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人类灵魂中两个对立面的抽象隐喻。梅非斯特的出现在《浮士德》之前和之后都是欧洲文学的经典艺术形象,他既有古希腊神话或古希腊悲剧里普罗米修斯反抗权威的无畏勇气,也有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史诗《失乐园》里的魔鬼撒旦与上帝对抗的力量和果敢;他既是上帝的仆人,也是上帝的敌人。在《浮士德》一剧中,他既是人的理智和生命信仰的考验化身,又是人所企求的爱情、情欲和权势的向往目标。他那机智、俏皮而又不乏调侃意味的语言一方面是针对时代弊病和人性弱点所作的深刻洞见和辛辣嘲讽,另一方面体现出作者歌德对人类本身以及人类所憧憬的理想人物的冷峻考验和哲理思索(因为他是浮士德的仆人兼心腹,也可以说是浮士德的复杂性格的另一现实化身,比桑丘和堂吉诃德的关系还要亲近和深刻)。

名言警句

1.朋友啊,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

2.一切无常世象,无非是个比方,/人生欠缺遗憾,在此得到补偿;/无可名状境界,在此已成现实,/随永恒女神,我等向上、向上。

名家评论

1.施莱格尔兄弟在评价《浮士德》思想的哲学意义时说:“作品将真正反映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浮士德身上塑造了全人类的理想,他将成为全人类的化身。”

2.德国哲学家谢林高度赞扬《浮士德》:“如果有什么能成为哲学家史诗的话,那么这一术语只能运用于歌德的《浮士德》,把哲学家的深谋远虑同杰出诗人的才能联结在一起的辉煌智慧,在这部史诗中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知识源泉。”

艺术赏析

《浮士德》作为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它在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内涵方面有其独特的造诣,是歌德一生创作经验的总结。

首先,作品大胆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作为一部哲理诗剧,歌德在《浮士德》中运用了大量象征、隐喻、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这里涉及的不是一词一语,而是纷繁的文学意境、文学形象和人物原型,例如作品将人的一生概括为浮士德的五种追求,或曰五种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追求悲剧、美的可恶的悲剧和事业悲剧。它既是对那种勤奋人生的抽象隐喻,又是对整个人类奋斗精神的高度概括。

其次,《浮士德》体现了对西方传统文学的继承。作品里大量引用西方传统文学典故和民间传说,例如上帝和魔鬼的辩论、天使的出现和浮士德灵魂回归天国等内容均源自《圣经》;古希腊传说里的特洛伊战争、美男子帕里斯、美女海伦等;古罗马时期的动荡政局和奢靡风俗;浮士德的题材来自欧洲古老的民间传说等。

最后,作品是现实的影射和理想的憧憬。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的出现是魏玛公国的影射和投影,它的腐败、丑陋和种种危机都是当时德国现实的影射,也是作者歌德一生所看到过、经历过的种种历史危机。又如浮士德和海伦的儿子欧福良,他的旺盛的生命力,不受约束的大胆尝试,渴望冒险的离奇经历正是对浮士德精神的又一理想补充。值得一提的是,歌德借欧福良的死既张扬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和开拓精神,也同时歌颂了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