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晏子春秋的名言警局(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时间:2022-04-17 19: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A厚道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出自晏子春秋的名言警局(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1.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民不苟德,福不苟降。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有贤不用,安得不亡?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国有三不详。
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
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
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
过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
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
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
任大臣无多责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
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
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
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
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
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民不苟德,福不苟降。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有贤不用,安得不亡?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国有三不详。
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
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
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
过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
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
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
任大臣无多责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
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
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
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
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
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礼子的名言警句
礼子的名言警句1、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5、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6、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8、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9、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10、知耻近乎勇。
—— 孔丘。
4.《晏子春秋》的著名典故
晏子春秋 第一卷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 第一】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
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
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荐者,婴未闻有也。”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 第二】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 第三】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晏子见曰:“君病酒乎?”公曰:“然。”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男女群乐者周觞五献,过之者诛。
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内无乱行。今一日饮酒而三日寝之,国治怨乎外,左右乱乎内。
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惰乎为善;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失所以为国矣。愿君节之也!”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 第四】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 第五】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十有七日矣!怀宝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保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保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奉数之?,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死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马不食府粟,狗不食饣干肉,辟拂口兼齐酒徒减赐。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万三千乘;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辟拂三千,谢于下陈,人待三,士待四,出之关外也。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 第六】 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晏子曰:“君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不可以朝。”
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扃入歌人虞,变齐音。”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
公曰:“诸侯之事,百官之政,寡人愿以请子。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焉。
夫乐,何必夫故哉?”对曰:“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歌,纣作北里,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而偕亡。
君奚轻变夫故哉?”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 第七】 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
5.晏婴和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挂羊头,卖狗肉。 《晏子春秋》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莫若:不如。故:故人,老朋友。这两句大意是:衣服旧的不如新的好.而人却没有比彼此了解的老朋友更好的了。这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嫌故人知实情,摸老底,不听晏子的劝告。后曼子辞官.百姓大乱,景公不得不重新召回晏于理政。这两句话至今仍有格言意义。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廿七》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廿七》。为:实际去作。这两句大意是;实际工作的人,经常获得成功;坚持走路的人,常常能到达目的地。旬子《劝学》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说,可作此二句的注释。两个“常”字,说明有志者,有恒心者,事业一定能获得成功。反之,外界条件再好,本人能力再强,只要你不去作,就一定什么事业也作不成;行路也是如此,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不停,终究会到选目的地。故前人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见韩愈《进学解》)。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只要对事业有孜孜不倦的精神,有锲而不舍的态度,则一定能获得成功。
进不失廉,退不失利。 《晏子春秋》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十一。昭昭:明亮的样子。不若:不如。曀(yì义)曀:阴暗貌。这两句大意是: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由于本身质的规定性,星的光亮远不如月,即使月处于昏暗的状态,也比星星明亮。它一方面说明了事物的限度,即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星与月是不可比拟的。可用于说明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异。
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七。欲:欲望,欲念。中听判断讼事恰当适中。这两句大意是:节制私欲,那么百姓就会富裕;判断讼事无差错,那么百姓就会安定。这两句主要是对统治者而言。统治者如果享乐腐化,滥用民财,百姓自然不会富足。判断诉讼如果不公正,贪赃枉法,自然民心不服,也不会安定。可用于要求统治者生活要节俭,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要公正而正确。
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句大意是:店门口挂着牛头,店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意即表里不一,名实不符。~在原文中只是一个比喻。春秋时齐灵公喜欢宫中女子女扮男妆,于是上行下效,社会上妇女仿着男装蔚为风气。齐灵公严令禁止,却有禁不止。齐相晏婴告诉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意思是:你自己的做法像挂牛头卖马肉一样,表里不一,言行相违,怎会使人信服?你若严令宫中女子不着男装,则社会上就没有谁敢穿了。后来刘秀《原丁邯诏》:“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悬羊头,卖狗肉”,皆由《晏子春秋》~一语化出,都是说明名实不符,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晏子春秋》
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向上》二十。刻:苛刻。谀(yu余):谄媚,奉承。这两句大意是:不掩盖别人的贤良,不隐蔽别人的长处,不苛待下级,不谄媚上司。这几句写一种刚直无私的品格,针砭那些嫉贤妒能、媚上压下的人,至今仍可借鉴。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自哪
MS有两个争论的出处
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解释〗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
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晏子春秋》是准确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曾经引用:“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名言警句精选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晏子春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征途完整4万题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晏子春秋》, 1980年2月发行了生肖邮票“猴票”。1992年发行的生肖邮票是:->;猴票, “开司米”原本是指:->;山羊绒, 夜间停止使用指挥信号灯指挥交通后,提醒车辆、行人前方是交叉路口而设置的信号灯。
《晏子春秋》42句传世金言,凝聚千年前的智慧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言行事迹的古典文献,是研究晏子以及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人。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弱之子,先后事灵公、庄公,相景公,前后五十余年。《晏子春秋》记载的事情主要是发生在景公时期。《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这部书详细地记述了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
1.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释义:藏大奸于心中的人,一定在表面上装得谨小慎微,以小忠小信取信于人,从而达到他实现巨奸大猾的目的。意在提醒世人要注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谨防上当。
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释义:对国家有利的人就热爱他,对国家有害的人就憎恨他。
3.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三》。
释义:对治下的臣民能以仁爱之心待之,民众必能感恩戴德,整个国家便有凝聚力。有凝聚力便有战斗力,境外之国虽有敌对之心,也必望而生畏,不得不臣服。
4.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先秦《晏子春秋·杂下》。
释义: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
5.进不失廉,退不失行。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释义:做官不忘廉洁自律,为民不忘道德修养。此言做官与做人应有的原则。
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
释义:大凡人类比禽兽高贵的原因,就在于人类有一套礼仪制度。此言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其意是强调为人遵守礼仪制度的重要性。
7.忠不避危,爱无恶言。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外篇七之十一》。
释义:为了忠义而不避危难,为了仁爱而不说厌恶别人之言。为了践行“忠”、“爱”的理想,当有忍辱负重、临危不畏的精神。
8.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民。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二十二》。
释义:没有比刻薄地对待人民更低下的思想境界,没有比残害人民更低贱的行为。此言治国安邦要爱护人民、造福于民,切不可有“刻民”的思想,更不能有“害民”的行为。否则,便会为人民所抛弃。
9.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释义:竭尽全力做好事的人,对他的奖赏就应当加大;竭尽全力为非作歹的人,对他的惩罚就要加重。此言赏罚要分明,还要看其动机、态度作适度的浮动,从而达到止恶扬善的目的。
10.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释义:因为按礼行事而置生死于度外,这叫做勇;诛罚强暴、扶小济弱,这叫做力。此言出于正义、维护真理的武力行为,才能算是有勇力。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
11.下无直辞,上多隐恶。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译文】臣下都不说真话,君王隐蔽的过错就多。
12.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译文】惩罚时不避忌权贵,奖赏时不遗忘地位低下的人。
13.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译文】君主节制自己的欲望,百姓就会富裕;评判诉讼公平准确,百姓就能安定。
14.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
物:指他人。易:改变。【译文】富贵时不轻视别人,贫穷时不改变德行。无论富贵贫穷、地位尊卑,只要有坦荡的胸怀、助人的美德, 就能成就璀璨的人生。
15.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
两句以“谦恭但不失尊严,迁就但不失正直”,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不卑不亢,能迁就忍让又坚持原则。
16.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译文】为政仁德深厚,才能使社会安定;做事胸襟宽广,才能够容纳天下万民。
17.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译文】思想没有比关爱老百姓更高尚的,行为没有比让老百姓快乐更厚道的。
18.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译文】能关爱自己国内的老百姓,才能让国外不友好的势力臣服。
19.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译文】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20.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文】自己吃饱了应当想到别人的饥饿,身上穿暖了应当想到别人的寒冷,享受安逸应当想到百姓的劳累。
2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22.有良邻,则每日见君子。
有好邻居,就可每天见到君子。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一个好邻居,能让心放心舒心。
23.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能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24.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
廉洁,是为政的根本;谦让,是美德的主体。廉洁也是公正,谦让是一种美德。晏子廉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重民与爱民,强调统治者自身廉洁的重要性。
25.权有无,均贫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权衡有无,均摊贫富。
26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晏子春秋·外篇》
看见了美色而忘却道义,身居富贵而有失于伦常,这叫做违背天理。君子齐家,必先修身,注重道义,不做出格之事,夫妻关系和睦,进德修业就会取得成功。
27.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晏子春秋·外篇》
明明有贤人却不知道,是第一种不祥;知道了却不任用,是第二种不祥;使用了却不信任,是第三种不祥。
28.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这句话即成语“接踵而至”的由来,指人特别多,肩擦着肩,脚跟碰着脚跟。
29.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上面的人不做出骄纵的行为,下面的人就不会形成谄媚的恶习。
30.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这句话为齐国名相晏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认为:“衣之新也,信善矣,人之故,相知情。”遂不听晏子的劝告。晏子见景公执意如此,乃辞官而去。景公就自己治理政事,结果政事混乱不堪,百姓大乱,景公不得不重新召回晏子理政,未几,天下平定,齐国欣欣向荣。这句话告诫人们一定要有怀旧之心,不可轻易抛弃老的朋友。
31.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只要做事一心一意,就算变换一百个君主也能继续留在朝中,做事三心二意,就算侍奉一个君主也不能至终。
32.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不要对他的短处斤斤计较;用人要用他所擅长的,不要对他所不擅长的斤斤计较。
33.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轩:这里指高大的车子。君子认为赠给别人高大漂亮的车子,不如给别人有教益的话。
这是晏子对曾子说的话。他认为君子赠给别人物质财富,不如赠给别人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只能受益一时,而精神财富则能使人受益终生。
34.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僻:邪,不正。君主正确的,臣下服从的叫做顺,君主不正确的,臣下服从的叫做逆。这句话是晏子劝谏齐景公说的。
35.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出自《晏子春秋·集释》。桔生于淮河南边就成为桔子,生于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只是叶很相似,其实味道不相同。晏子以自然现象比喻社会现象,说明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36.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
出自《晏子春秋·集释》。自己没有用人的品质和才能,又不肯让别人来用自己的人,是卑贱的。人的才能大小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具有领导才能,而有的人却在这方面差一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有将才,帅有帅才,不可强求。
37.故君者择臣而使之,臣虽贱,亦得择君而事之。
出自《晏子春秋·集释》。所以,君王选择臣子而使用他,臣子虽然地位低下,也可以选择君王而辅助他。
晏子认为君子可以择臣,臣也可以择君,他把君臣关系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君子有道,臣子可以辅佐,君王无道,臣不必辅佐。
38.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一是对于国内的贤能之人一无所知;二是知道国内有贤能之人却不用;三是任用贤能之人却不愿委以重任。意在告诫齐景公应当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使其明白只有唯贤是用才是富国强民的道理。
39.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阐明了上位者在人事任用方面应当多接近贤人志士,远离那些奸佞小人的道理,否则只会给自身带来不小的麻烦。所谓“戚”即亲近的意思,而“疏”则是疏远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是不能亲近贤能之人,又不能疏远奸邪小人,那他就很危险了。
40.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蘖:新芽。砍伐树木,不要挖掉其根茎,它还会长出树芽来的。这句话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41.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士人一起学习,最终坚持到底,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42.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这句话讲述的是在执行刑罚时应当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有所偏袒。“举事”即办事的意思;“听狱”指的就是办案;“阿”即偏袒的意思。这句话大意为,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不能存有私心,而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也不能有所偏袒。
- 上一篇:动手动脑名言
- 下一篇:两句关于知识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