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东野圭吾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7:16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每日听闻观察 | 评论: 次 | 点击:

东野圭吾《恶意》最犀利的15句话,句句精辟直指人心,值得一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每日听闻观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恶意东野圭吾经典语录1

1、老师和学生的关係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

2、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还好办。

3、简单来说,现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书了,却一味逼着小孩去读。可是由于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才好,结果只能把政府推荐的图书硬塞给他们。不过,那种书通常内容生硬又无趣,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书本。这种恶性循环应该会周而复始吧。

4、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5、相聚的时候有多快乐,分开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6、当人遇到校园暴力事件时,很遗憾,父母的亲情或老师的开导并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

7、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8、人类总是那样的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只是对说谎的人而言是善意,被骗的人就是被骗了。内心对人的信任感就是被你伤了。

9、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

10、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11、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12、谁都会有秘密,而且应该有权不让它公开,就算是已故的人也一样。

13、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

14、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15、“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校园暴力事件就这么开始了。这可说是古往今来所有校园暴力的共同点。

恶意东野圭吾经典语录2

嫉妒之心,就像是一朵邪恶的小花,几乎开在了每个人的心中,但是面对这种负面情绪,有人选择把它转化成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动力,而有人任由它在心头肆意疯长,最终摧毁了自己原本可以不必这么糟糕的人生。

人这一生,成也格局,败也格局,格局小的人身上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善妒。

东野圭吾有一本小说《恶意》,里面的故事读起来让人不禁觉得后背寒凉,原来就在你身边,那样一个你肝胆相照的朋友,也许他从来没有把你当真正的朋友,甚至可以残忍地索取你的性命。

畅销小说作家日高邦彦本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却在即将出国的前一天夜里在家中被人残忍杀害,而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凶手竟然是他昔日的同窗兼好友野野口修。

面对警方拿出的铁证,野野口修没有辩驳,很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可是当警方问其作案动机的时候,他却沉默不语。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对野野口修的行为实在是不能理解的,面对帮助过自己的多年好友,野野口修是怎么下得去如此狠手的?

经过警员加贺恭一郎地深入调查,最终让整个案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最后的结局也让读者不禁觉得惋惜,原本这一切都可以不必这样的。

在上学的时候,日高邦彦的为人有口皆碑,善良且正直,而且从来没有伤害过野野口修,甚至还在后者遭到其他人欺负时挺身而出帮助他。

工作之后,野野口修的事业一直很平庸,让他很郁闷,而日高邦彦则渐渐展露写作的天赋,他还为野野口修介绍了出版社,帮助野野口修在事业上有了进展。

按理来说,于野野口修而言,说日高邦彦是他的恩人也不为过,那么他又为何对自己的恩人这么狠毒?其实都源于他内心的嫉妒。

就像野野口修自己说的那样:“我早就看他不爽了。”

在好友日高邦彦在文坛上犹如新星的时候,野野口修却被查出患了癌症,这样的对比落差让野野口修内心生出了嫉妒之心。

这种嫉妒一旦形成,就像恶魔一般吞噬了野野口修的全部,他的内心彻底失去了平衡,他觉得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为什么别人可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他即将面对病痛的折磨和短暂的生命。

东野圭吾在书中有段话剖析得很透彻:“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

这样深的恶意让人感受到了嫉妒所具有的巨大负能量,摧毁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优秀,而是嫉妒。

如果野野口修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和内心,也许他很快就能消化掉内心的嫉妒,甚至可以因为这种嫉妒而提升自己在写作上的能力,从而与日高邦彦比肩。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任由这种思想毁掉自己的人生,实在不值得!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嫉妒就是万恶的本源,如果不控制,一旦让这种情绪失控,那么人的行为也就可以跟可怕至极挂钩了。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那些喜欢嫉妒别人的人往往不仅恼于自己的不完美,甚至还很生气比他优秀的别人。

被自卑和见不得别人好的那种矛盾心理一起折磨着,神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脆弱,内心浓浓的挫败感让他们越来越不知所措,进而开始做出疯狂的举动。

那么面对嫉妒,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妨借鉴罗素的观点:在难免产生妒忌的地方,必须用它去刺激自己的努力而不阻挠对方的努力。

我们不应该被嫉妒轻易蒙蔽心智,因为那样的不理智非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反而会伤害到别人,我们自己也会处于这样的焦虑情绪中不能自拔。

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毁灭自己,却也可以激励自己更好的成长,而如果任由嫉妒毁灭自己的理性和冷静,那么到了生命的终点时剩下的也许只有遗憾和后悔。

自古以来,有多少“贤士”毁于嫉妒之心,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不仅将孙膑骗到了魏国,甚至还残忍地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最后不但没能杀了诸葛亮,反而自己先被气死了,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哀鸣。

因为嫉妒,他们忽视了自己原本具备的才华和聪慧,反而将焦点聚集在别人的身上,殊不知,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是一种更大的格局和智慧。

如果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嫉妒,那么就可以正视它,它也不再是洪水猛兽,不需要隐藏,更不会让它吞噬我们的内心。

当我们觉得嫉妒别人的时候,其实应该高兴,因为说明我们遇到了对手,人若是遇不到对手,就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也就谈不上提升。

只有把自己的短板变成长板,才会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地方,所以,面对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我们可以有嫉妒之心,但却更应该利用这种嫉妒来让自己成长。

而如果我们被他人嫉妒了,那也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足够优秀,不仅引起了别人的关注,而且还让别人开始有了危机感

但是面对他人的嫉妒,我们既要懂得保护自己,也不要生了必须一较高低的心,人生无止境,任何领域本就没有探索的尽头,所以比肩同行,才是更好的选择。

都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所以当我们觉得有时别人的优秀有些刺眼的话,不妨别急着为难自己,负面情绪可以有,这是排解的一个途径,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及时转化这些负面情绪为正面促进我们变得更好的动力。

所以说,有时承认别人的优秀,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我们可以选择享受其光芒所带来的温暖和引导,而不是愤恨为什么自己没有这份光芒。

恶意 东野圭吾 精装

¥39.5

购买

END.

恶意东野圭吾经典语录3

最近股市行情不好,但是朋友收益不错,于是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他一本正经地说,“炒股这种事,最高兴的不是自己赚钱,而是看见别人亏钱的时候自己没亏,这才是炒股最美妙的体会。

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情,让我想起培根写过的一句话。他在自己的随笔集第九篇《论嫉妒》里面写道:

嫉妒者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说起嫉妒,东野圭吾曾经以这种情绪为线索写了一本小说。故事中,“嫉妒”作为一条暗线,浮于故事表面的是主角之间虚假的情谊。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逐渐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阴谋和恶意。

东野圭吾给这本书命名为《恶意》,初读者可能无法体会这个名字和故事之间的关联。但是如果你听过约瑟夫·爱波斯坦的这句话,你就很好理解了。

美国作者约瑟夫说过,“嫉妒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恶意,嫉妒者希望摧毁别人的幸福。

《恶意》:一部东野圭吾寄予厚望的作品

本书作者东野圭吾,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天王”。东野圭吾虽然以著名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眼前,但其实他出身理工科系,大学专业学的是电气工学,之后还担任过生产技术工程师。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他比起其他科班出身的作家更擅长挖掘探索不同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从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

他最大的成就,是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一名。这一成就使他成为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在东野圭吾创作的众多小说里面,《恶意》这本书并没有为东野圭吾取得任何奖项,但是媒体和读者却把它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日本报纸《读卖新闻》甚至直言这本书是东野圭吾最得意的作品。

实际上,1996年,东野圭吾创作了5本小说,《恶意》、《名侦探的守则》、《谁杀了她》、《毒笑小说》、《名侦探的诅咒》。东野吾圭本人认为《恶意》是当年最有把握冲击某奖项的作品,但最后入围的却是《名侦探的诅咒》。

不过,虽然《恶意》没有拿到奖项,但是它在豆瓣的评分,却是上述同年5部作品中最高的一部作品,豆瓣评分8.4。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本书确实受到读者的喜爱和高评价。

一个处处露马脚的蹩脚罪犯

故事的剧情很简单,围绕一起命案展开,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被杀害,其妻子和好友野野口修最先发现,警官加贺恭一郎负责调查这起命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说并非采用普通的记叙文体裁,而是用了“手记体”的形式。“手记”是指最原始的用纸笔随手记录的内容,在这里包括但不局限于侦探查案与犯人之间的对话记录,还有与案件相关的日记、书信、笔记,等等。

小说最开始从野野口修的视觉展开,野野口修为了记录好友发生命案的体验,特意把案发之前跟死者的接触,以及后续跟进事宜,都写在手记里。

讽刺的是,这本手记虽然语气真诚,却漏洞百出。也正因为这本手记,警官加贺推断出野野口修就是凶手。

按理说,一个推理故事,从找到凶手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失去了魅力。但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知道凶手是谁,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杀人。

野野口修隐藏了他的作案动机,却一步步指引警官加贺以及读者走向他布下的阴谋之中。野野口修和加贺的对峙、两个立场相反的人、还有截然不同的视觉,使读者陷入选择的两难之中,也让读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修正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处心积虑的背后是深藏的恶意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是中学同学。野野口修一度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而日高是唯一一个愿意和他做朋友并保护他的人。之后野野口修投奔校霸,成为小混混的手下,协助欺凌他人,也包括日高。

日高虽然被严重欺凌,但是从来没有向恶势力低头。野野口修在阳光正直的日高面前,显得如此卑鄙和阴暗。早在那时候,嫉妒的种子就已经深藏在野野口修的内心。他不断跟校霸讲日高的坏话,让校霸更加疯狂地欺凌日高。

多年以后重逢,日高成为作者,而自己却困宥于一所学校做自己不喜欢的教师职业。日高拥有自己渴望的人生!野野口修内心那颗嫉妒的种子开始破土而出,发芽成长。野野口修利用日高的帮助走上作者的道路,内心却一直没有放下对日高的恶意。

之后,日高以当年那个校霸为原型写了一本畅销书,因为塑造的形象不好,被校霸的家人纠缠,甚至准备对簿公堂。野野口修害怕当初协助欺凌的事情暴露,适逢他癌症复发,命不久矣,而日高却能跟新婚妻子移居国外,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嫉妒的萌芽在充满恶意的土壤里快速成长,最终占据了野野口修的整个心灵。

于是野野口修设计了这场命案。然而,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杀害日高,这是他计划里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摧毁日高的形象。为此,他处心积虑布下一盘大局。

他设计了整场表演,完善了每一个细节。他所讲的每一句台词,都是精心设计后的产物,只是为了误导警官和读者。

他把日高设计成一个残酷无情的形象。野野口修让所有人都误以为:日高盗窃野野口修的作品成为畅销书作者,并且残忍杀害爱慕野野口修的前妻。

野野口修不愧为一名作家,在他的纸笔上,一个惨遭日高欺凌的形象跃然纸上,经过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以后,遭到全国的关注。不断有人写信给日高的亲人,辱骂他,要求他归还以前的文学奖,甚至要求他们给予野野口修金钱赔偿。

当真相公布于世的那一刻,你会感到毛骨悚然,这种深藏背后的恶意,比起赤裸裸的欺凌,更让人害怕。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与人为善”,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你的善良和真诚反而会成为一个跟你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人杀害你的理由。

嫉妒是人性的本色吗?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忌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

我们的一生都活在嫉妒和被嫉妒之中。即使我们的人生不像野野口修和日高这样波澜曲折,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不乏妒忌他人的时刻。

有人吐槽“塑料姐妹花”之间的情谊——“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种病态的祝福不也是嫉妒的一种表现形式吗?

曾经火爆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刘世美作为女主千伊颂的闺蜜,却因为嫉妒,一直在背后耍小手段,放冷箭。这种不耻的行为跟野野口修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千伊颂没有盲目包容,而是划清界限。

生而为人,注定我们拥有七情六欲,拥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天主教教义指出人性的七宗罪:暴食、 贪婪、 懒惰、嫉妒、 骄傲、 淫欲、 愤怒。其中,“嫉妒”位列第四。

但如果以“人性使然”作为借口,屈服于“嫉妒”的奴役而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最后肯定也会遭受它的反噬。

别人的不幸也许能为你带来短暂的慰藉,但是能支撑你愉快而幸福的人生,只能来自你充实而饱满的心灵。一个活在嫉妒的阴暗世界里的人,他的快乐注定是畸形而虚假的。即使像野野口修这般千算万算,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东野圭吾通过这本书,把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尽显读者面前,虽然通篇没有字句批判嫉妒的行为,但是读者看完以后,也会在一片唏嘘声中,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引用千伊颂面对嫉妒所说的一番话,“听说人心就是如此,看到什么都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着我也要去那里,而是你也来我这泥潭里吧。下来吧下来吧!但是,不好意思,我是不会下去的,你生活的那片泥泞,怨恨某人、嫉妒某人,如地狱般的地方,我是不会去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