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句)
时间:2022-04-22 09:4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汉周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句)
1.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句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
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2.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句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
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请采纳。
成语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配图 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属江西都昌),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
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其事迹不见记载。
陶渊明自幼好学博闻,善写诗文,聪颖而洒脱不羁,不喜欢受世俗的束缚,乡邻们对他非常敬重。
陶渊明成年后,因为“亲老家贫”的缘故,在州中担任祭酒,因为讨厌这份工作,不久就辞职了。
州里的长官召他做主簿,他不为所动,在乡下耕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得了重病,体力活干不了了,家里陷入窘境。
陶渊明
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探视,此时的陶渊明卧床不起,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檀道济好言相劝说:“贤明的人处世,如果君主荒淫无道才会选择避世隐居,朝廷开明就出来做官,当今属于文明的世道,你何苦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不敢冒充贤明的人,我的志向也无法和贤者相比。”
这话接的不软不硬。
檀道济把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的世道说成是“文明之世”,陶渊明是无法接受的,他用这些话回怼,檀道济被噎得说不出话。
为了缓解尴尬局面,檀道济命随从送上酒肉给陶渊明,陶渊明不屑一顾,竟挥手送客,檀道济臊眉耷眼离开了陶家。
陶渊明
他曾向一个亲戚说:“我只是想当小小的一县之长,过着隐居的生活,总可以吧?”
陶渊明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建威参军,朝廷果真安排陶潜到彭泽担任县令。
陶渊明上任第八十一天,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视察,上级派人视察。
东晋官场的惯例是地方官要贿赂、巴结督邮,还得穿戴整齐恭候在城门外。
当时,有个下属提醒陶县令,应该送一些财物给督邮,并举行欢迎仪式。
陶渊明叹息一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耻于巴结权贵,陶渊明连小县令也不愿当了,最终解下官印,辞去了官职。
陶渊明
回到家乡,过着清苦的田园生活。
虽然失去了朝廷的俸禄,却留下了尊严和自由。
“五斗米”是晋代县令的俸禄,在此代指利禄。
还有一种解释是,晋朝王公贵族信奉“五斗米道”,“五斗米”代指权贵。
“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人用来比喻为人有骨气,不因为利禄向权贵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