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23:1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水寒说语文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造假的名言
1.真与假的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古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文·为政》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庄子·人世间》
“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荀子·荣辱》
“贪官者,民贼也;奸商者,民蠹也;豪强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智)欺愚,恃强凌弱,欺人孤寡,谋人财产,此皆不义之财也;不义之财,理无久享,不极在自身,亦极在儿孙。不义之财,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宝者’,非‘千’(骗)了,顺天之罚而已。”
——“江相派”:《骗经》之《阿宝篇》
“《兵法》有云:‘兵不厌诈。’ 在三十六种计策中,骗计以各种形式和内容表现为19计。如:瞒天过海计,借刀杀人计,声东击西计,无中生有计,暗度陈仓计,笑里藏刀计,李代桃僵计,调虎离山计,欲擒故纵计,抛砖引玉计,金蝉脱壳计,假道伐虢计,偷梁换柱计,假疾不癫计,上屋抽梯计,树上开花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
——陈弓编:《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2.关于杜绝弄虚作假的文言文名句有那些
人无真不立,国无真不宁。真品实德,立身之本;真才实学,立业之基。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真知源于实践,真金不怕火炼。人生至境真善美,亘古不易首为真。
真必正,正大而光明。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生而为人,堂堂正正,庄严而尊崇;追本溯源,人性本淳,向美而求真。真独简贵,刚正不阿;静修正身,简养真德。身正德真,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真必诚。木有根则荣,人守真则诚。人际之交,宜以诚相待,如延陵挂剑;求学之人,当心笃意诚,犹程门立雪。诚朴之人,德厚有谅;诚恳之言,沁人心脾。心悦而诚服者若是。谚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哉斯言。
真必仁。泱泱中华,礼乐之邦,仁义之国。国以礼尊,人因仁贵。尊重礼让,以仁兴邦。仁义之士,当仁不让,舍生而取义,故仁者无敌;崇礼之人,从容豁达,屈伸而有节,故礼者有仪。
真必信。信如磐石,言出九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欺妄无信之人,纵信誓旦旦,终众叛亲离;诚实守信之君,虽默默无闻,能睦邻友邦。信言不美,德馨之人,言必信,行必果,则国必兴焉!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真诚仁信,浩然天地。天地之大,惟真理可追;芸芸众生,只真人可求。序庠学堂,孺子师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之言,吾辈谨记。
做人自真始,报国以真立。
3.关于杜绝弄虚作假的文言文名句有那些
人无真不立,国无真不宁。
真品实德,立身之本;真才实学,立业之基。德才兼备,智勇双全。
真知源于实践,真金不怕火炼。人生至境真善美,亘古不易首为真。
真必正,正大而光明。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
生而为人,堂堂正正,庄严而尊崇;追本溯源,人性本淳,向美而求真。真独简贵,刚正不阿;静修正身,简养真德。
身正德真,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真必诚。
木有根则荣,人守真则诚。人际之交,宜以诚相待,如延陵挂剑;求学之人,当心笃意诚,犹程门立雪。
诚朴之人,德厚有谅;诚恳之言,沁人心脾。心悦而诚服者若是。
谚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哉斯言。
真必仁。泱泱中华,礼乐之邦,仁义之国。
国以礼尊,人因仁贵。尊重礼让,以仁兴邦。
仁义之士,当仁不让,舍生而取义,故仁者无敌;崇礼之人,从容豁达,屈伸而有节,故礼者有仪。 真必信。
信如磐石,言出九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欺妄无信之人,纵信誓旦旦,终众叛亲离;诚实守信之君,虽默默无闻,能睦邻友邦。
信言不美,德馨之人,言必信,行必果,则国必兴焉!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真诚仁信,浩然天地。
天地之大,惟真理可追;芸芸众生,只真人可求。序庠学堂,孺子师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之言,吾辈谨记。 做人自真始,报国以真立。
伪造的名言盛行,其危害比假药更严重
昨晚,有关注我微信公众号的朋友给我在后台留言,截图如下:
他的问题是,下面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孔子所说。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我的回复是,这个鸡汤本身熬得挺低级,但又有很多人相信,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明天可以系统写文章谈一谈。
今天我就这个专门来说一说。
“子曰”的话有很多,最集中展现的当然是在《论语》一书中,我对《论语》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说,《论语》中子从来没有曰过这样的话。
《四书》另外三部,也就是《大学》《中庸》《孟子》,子也曰过很多话,我也比较熟悉,也可以肯定在这些书中子没有曰过这样的话。
但子曰过的话还散见于先秦时期的很多书,比如《墨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礼记》《孝经》《春秋三传》《尚书》《易经》《吕氏春秋》等等,甚至还有汉代及以后的《史记》《新序》《说苑》《论衡》《白虎通》《潜夫论》等等。甚至还有一本历来争议多多,集中收录孔子语录的《孔子家语》。
对这些书,我远称不上熟悉,有的虽然通读过,但只是浏览而已;有的即使是浏览,也只是浏览其中的一部分罢了;甚至有一些压根就没有直接看过,知道一点相关内容都是从二手乃至三手的材料中来。
那么问题来了,我何以敢断定这句话一定不是子曰过的呢?
除了从语感上判断,完全不是“子曰”的风格,是后代的模仿,高仿都称不上。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依据,那就是这句话中所谈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完全不合,甚至相冲突。
那孔子关于人我关系方面的思想是什么呢?试举《论语》中的几章来看一看。为了方便不熟悉《论语》的读者理解,我把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的译文用括号附录在每章后面。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不了解别人)《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就好了)《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着急别人不知道我,只着急自己没有能力)《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这样一些子曰过的话,其实都和大家特别熟悉的“人不知而不愠”所讲的道理类似。
这些话,乍一看似乎和前面的那则所谓的“子曰”的话没什么大区别,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得不好,要先从自己反省)(语出《孟子》),都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宽容大度)(语出《论语》)。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细细琢磨,实际上两者差别很大。孔子的原意只是让我们凡事多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多做一些自我反省。孔子可从来没有说过,“只要别人不待见我,那一定就是我的错。”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除了是我个人做的不够好之外,也完全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两者完全不在同一个维度,同一个频道上:“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可交流的共同语言,怎么能简单地说都是我的错呢?
再看这句假冒孔子的话,简直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切都是我的错”,甚至是到了“我有罪,我该死”的地步。可孔子绝不是这样的人。
我们看他和学生子贡的之间的一段对话。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贡问道:“满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子贡便又道:“满乡村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满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论语·子路》
从这段话中特别能看出孔子的做人准则来,他说“乡愿,德之贼也”(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论语·阳货第十七》。所以才要“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一定要去考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这样的话可不绝不只是用来说如何看待别人的,也一定是用来衡量自己的。
综上,孔子完全不可说出“全都是我的错”这样的话来。
名言造假,古已有之。前面所说的那些书中所引述的“子曰”,就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孔子自己说过的话。古代的事儿咱先往边上放一放,这篇只说现代的事儿,为什么现在名言造假又开始极度繁荣了呢?
简单来说,我以为至少有以下两点。
第一,有一些伪造的名人名言,纯属心灵鸡汤,只是为了吸引眼球,然后达到流量变现的目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可以冒充,什么鲁迅和胡适,什么莫言和白岩松,还有什么莎士比亚和哈佛校长等等,无一幸免。
第二,也有一些伪造的名人名言属于高仿,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为什么不标注“沃兹基硕德”,偏偏要附会上某位名人呢?因为这隐含着一种话语权力问题。为了造成某种影响力,这些名言的原作者不惜让渡著作权,把这些话挂靠在某些名人身上,以达到更有效传播的目的。
名言造假,其害之烈,甚于假药。假药是对人肉体的伤害,伪造的名言则是对人精神的侵害。奴隶之成为奴隶,不仅仅因为肉体上被约束,更因为精神上被控制。
这种伪名人名言的传播,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盲目名人崇拜、权力崇拜、财富崇拜的必然结果。不是关注观点本身,而更关注这个话是谁说的,依据名气、地位、财富等来判断话语价值。这意味着个体思想、人格独立的丧失,而一旦每个个体丧失了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整个社会必然向下沉沦。看看历史,看看当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了。
(此处本来要举例展开许多,但是反复删改,最终觉得明白的终究会明白,不明白的终究就不明白。所以干脆彻底删除这些展开的文字。郑重声明,此处省略两千五百字)
那我们如何分辨这些伪造的名人名言呢?我想可以有这样一些方法。
第一,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做一些初步判断。如果是一个伪造的名人名言,一定会有像我这样的“好事者”出来揭露。
第二,名言本身只是片段,名言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尝试着把名言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而不是凭空去讨论一句名言的对与错,好与坏。
第三,要丰富自己的头脑,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有道理,绝不是看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名气如何,他的地位如何,他的财富如何。有道理就是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是没有道理。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