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家玩好吗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0:28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文心兰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国庆假期幼儿园开学温馨提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心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去你家玩好吗经典语录1
小朋友节后不愿回园是正常现象,就像大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假期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还没有自制力的宝宝来说,依然需要家长策略性的引导。这样宝宝才能轻松应对假期和学期的转接!
老师寄语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小宝贝们:
这个国庆过得怎么样?转眼,小长假就要结束了,家长该上班了,孩子们8号也该返回幼儿园啦!
小宝贝们你们在家里乖吗?有没有想老师?老师可是很想念你们呢!期待你假期结束就按时回到幼儿园的小队伍来哦。
7天的假期也许会造成孩子的生活没再想平常那样规律,甚至会不想去幼儿园,这可怎么办呢?
帮孩子恢复饮食习惯
假期里,孩子们在家里好吃好喝,想吃啥吃啥,是不是小嘴都吃挑了?
这样的话,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回幼儿园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挑食或者正餐时间不愿意吃、甚至身体不适的现象。
假期最后两天,还请家长尽快帮孩子恢复幼儿园的饮食习惯。
假期里,孩子的作息是不是完全打破了?午睡睡了吗?
赶紧恢复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的习惯吧,睡前也不要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要不节后上幼儿园真会起不来的。节后怎样调节孩子的睡眠规律?这里有小技巧:
创造睡眠环境:在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家长应尽量让家里环境不要太吵,一个安静的环境比较容易让孩子有安全感,这需要家里所有人的配合。
睡前准备:在睡前至少一小时内,不要让孩子玩容易导致孩子兴奋的游戏,建议给孩子念念小故事,让孩子洗澡等,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信任的人陪伴,让孩子感受充分的安全感,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放松,比较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睡前安抚:睡前播放舒缓的音乐,给宝宝做按摩,或者轻拍准备睡觉的宝宝,哼一些宝宝熟悉的歌谣,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比较自然地进入睡眠。家长要积极帮孩子调整最佳状态来迎接国庆节后的幼儿园生活。
假期里,您有没有又开始帮孩子包办各种事?要知道幼儿园致力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家长您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这样孩子返园,也就不至于因为这些事都搞不定而过分离不开您了!
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
假期的最后一两天了,告诉孩子:
“假期快结束了哦。爸爸妈妈也要上班啦,宝贝你也有任务,要回幼儿园了,真是太期待了”。
“宝贝放假这几天表现真好,妈妈一定会跟老师说的”。
要对孩子给正面动力而不是负面压力。
如果宝宝还是“死缠烂打”地和爸爸妈妈“讨价还价”或是耍赖不想去幼儿园,这时家长们千万不能对孩子失去耐心,您可以稍微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宝宝说:
放假这几天,班上的小朋友们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你可以上幼儿园问问他们,也可以给其他小朋友打打电话,相约一起回幼儿园,这样,小宝宝也会有兴致想去幼儿园找其他小朋友玩。
给孩子发出一个必须入园的指示
长假结束后返回幼儿园的第一天,当把孩子送到班级门口时,家长也要调整心态,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您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今天一定要入园上学。把幼儿送到班里,交给老师以后,愉快地和孩子说再见,然后一定要马上离开。
当您离开之后,老师会用各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孩子不一会就会很开心地玩起来。
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做法还和以前分离时一样,要讲清楚什么时候来接他,愉快地亲亲或者拥抱一下,然后从容离开。要特别多强调一句“我会按时来接你!”,这样做更能让宝宝有安全感。
针对出现不同状况的幼儿,家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假后入园综合征”。
“乐不思蜀”型
案例1:
假期里,我带着宝宝去了他一直想去的游乐场、公园和科技馆,还拍了好多照片,宝宝玩得特别高兴。本以为这样了了他的心愿之后,可以让他安心地去幼儿园了,可是放假回来,他哭喊着不去幼儿园,我该怎么办呢?
由于假期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外出游玩,在家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比较劳累,因此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应。孩子还会由于过度留恋假期生活的愉快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放假回来,哭喊着不去幼儿园,该怎么办呢?
老师建议:
1.在开课前一天要慢慢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假期抽离出来。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
2. 注意多加口头提醒幼儿园趣事。比如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
赖床厌食型
案例2: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晚上8:30就睡觉了,但是周末我带宝宝去亲戚家玩,回来得比较晚,所以推迟了宝宝睡觉的时间,结果到了周一,她就是睡不醒,说什么也不肯回园。
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老师建议:
1. 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起居有序。无论是周末还是长假,都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如果是周末,争取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带宝宝生活。如果是长假,那么临近返园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
2. 父母在开学后还要保证孩子营养的均衡。假期家长带孩子出游都会给宝宝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或者品尝各地的美食。但是在回园前一天,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吃一些清淡而有营养的居家食物,不要大吃大喝,否则容易加重孩子肠胃负担,以及心理上对假期的依恋。
家庭依赖型
案例3:
我女儿五周岁,外向敏感型的,读的是寄宿制幼儿园,很聪明能干。她已经上了二年的寄宿,应该说她已经很适应了。但这次长假过后,女儿的情绪开始不太稳定,提出要换一所天天回来的幼儿园,是不是国庆长假放得太长,心没收回来,对家里产生了依赖?
长假过后,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长时间放假,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建议:
1. 首先不能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办,在幼儿园的自理习惯回家以后要继续保持,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在哪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
2. 还不能放松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如果孩子吃饭慢,就在家多训练其吃饭技能,或者让孩子少食多添,每次只盛半碗饭,孩子很快吃完,就会觉得有成就感,而不至于因怕慢而影响回园情绪。
3. 还要重视语言上的鼓励,如“相信你一定行的,很快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避免“怎么这么慢哪”等埋怨话语,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上幼儿园很快乐。
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加广阔的空间,让我们的孩子勇敢向前。
最后,幼儿园衷心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快乐度过每一天!
去你家玩好吗经典语录2
为父母,我们可以多教孩子说,以下这些“口头禅”。让他成为一位高情商的娃,将来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01,“谢谢”
虽然有时候,我们付出并一定都求回报。但如果你的付出,能被人看见并且认可。那么你会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愿意继续付出。因为“谢谢”这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被经常使用,但它却藏着巨大的威力。首先,它代表的是一种回应。表示你的善良和无私被我感觉到了,我用语言回应,以此来肯定你的行为。而当付出者被回应后,他能得到鼓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有贡献的。他能从这种回应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尊。其次,“谢谢”是与爱和感恩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孩子,他若能对父母的付出表示感谢,那么,他就会常怀感恩之心,不会觉得父母为他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能懂礼貌、知感恩的孩子,在社交中也会更受欢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孩子,会让人愿意帮他,从而人生更广阔。
02
“你看起来……”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中心化”,喜欢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比如朋友遇到困难,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我们安慰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振作起来,很快就会好的”、“这点小事没必要难过”,这些话,看似是安慰,但其实,根本没多大作用。因为这些安慰的话语,在心理学中属于“情感否定”。这些话看似有效,但在对方看来,却是对自己真实感受的否定。这样的沟通不仅很难得到有效合作,反而会遭遇到“情绪抵抗”。我们没有经历过朋友的遭遇,自然觉得这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些事,却让朋友实实在在陷入了困境,扰乱了他的心绪。他的情绪没有被人共情,没有被理解,就算说一万遍“没什么大不了”,他也难以好起来,还只会觉得别人不理解他。所以,如果我们能理解他人的情绪,与之处在同一个频道上,他人会更愿意信任和亲近我们。当孩子在社交中,遇到别人不开心的处境时,我们试着让孩子识别他人的情绪,多说“你看起来不开心/生气/难过…”。《情绪陷阱》一书中将“你看起来+情绪词”叫作“情感标记”。情感标记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人理解和尊重,从而更加愿意冷静地讲述自己的困难。而且处于情绪中的人行为会被下层大脑(原始脑)支配,而被情感标记后,上层大脑(理性脑)开始支配他的行为,这个时候他更加容易与倾听者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诺尔将常见的情绪总结为六种,分别是愤怒、恐惧、焦虑、厌恶、痛苦(羞愧、耻辱)、被抛弃感(不被爱的感觉)。平时与孩子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并且识别孩子的这些情绪,并且尝试情感标记。也可以将这个技巧教给孩子,让他感受情绪的力量,训练他的情商。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不开心,我们也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那个小朋友是什么感受?这样的表达和提问,能让孩子对情绪更敏感,更容易与他人共情,也就能不断提高情商,使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
03
“我们”
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说“我”的人,一般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很少注重他人的存在。但常说“我们”的人,则更容易拉进和别人的距离,让他人不自觉就把你当成朋友或者团体中的一份子。很多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嘴里会不停地说“我”,这是我的玩具,我不喜欢,我不要......一直在说“我”,会让孩子将自己排除在他人之外,从而被孤立。而常说“我们”,比如我们一起玩这个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吧,这些话语,会让孩子们更容易被接纳。常说“我”的孩子,会不知不觉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将来长大后,不被人喜欢。而常说“我们”的孩子,则会让人有归属感,更让人愿意亲近和合作。这样的孩子,在以后会有更好的人缘,也更容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04
“请”
有一次去朋友家玩,他儿子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渴了,头也不抬就跟朋友说,水。朋友一听,二话没说就给孩子倒水。孩子眼皮都没动一下,伸手接住水喝完,然后又把水杯直接递到朋友手上。整个过程,感觉朋友就像是保姆,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今的孩子,被父母包办的多,他们只要一开口,父母就必定满足需求。这也就导致,孩子觉得,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会让他们在面对别人的帮助时,也忘记了基本的礼貌。有时候女儿也会有这样的表现,想穿鞋了,直接喊我,爸爸给我拿鞋。我会纠正她说,你自己可以拿,如果你要我帮忙,要说“请”字。女儿就会觉得不好意思,重新说,爸爸请帮我拿一下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教会孩子礼貌用语,如“麻烦”、“请”、“不好意思”等,那孩子在社交中,需要别人帮忙时,他们自然而然也会说这样的礼貌用语。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个男孩一样,他若能对那位女士说,不好意思我也想玩这个,能不能麻烦你等会让给我玩?我相信,那位女士一定不会拒绝,愿意配合。愿意说这些话的孩子,其实也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他的礼貌和教养,会让人觉得舒服,愿意答应他的请求。也只有这样的孩子,将来处理事情时,才会更顺畅,少碰壁。孩子的情商,能在环境中慢慢习得。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让他成为一个高情商的娃。之后走入社会,他也就更容易成功,人生路更顺畅
去你家玩好吗经典语录3
催促孩子时我们会说,“快点,快点”,应对孩子的催促时我们会说,“马上,马上”。晚上睡觉前会说,“已经很晚了,要睡觉了”。早上起床前会说,“快起床了,都7点了”。辞旧迎新时,我们会说,“你又长大一岁啦!”……我们跟孩子交流的大多数话语里都包含时间的概念,尽管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充耳不闻的,但是在日复一日来自周围的提醒中,他们最终会理解什么叫时间,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或者说,成功的教育就是从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时间安排到形成自己对时间的主动掌控。
时间本身也是一个丰富的题材,数学、艺术、物理、文学乃至科幻都在用自己领域的知识解释时间。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与时间接上了头,此后要用一生的光景来调整对它的感知。小时候时间很简单,约等于墙上的钟,到点了就可以下课,放学,过暑期。长大后才发现时间是个谜,时而快时而慢,总能牵动与记忆和未来有关的故事。再精准的时钟也无法统一我们对时间的感受。
愿每个孩子,每长大一岁,就会多一点对时间的主动掌控。以下为本期书单。
孩子眼中的时间,与他无关,只是大人手中的指挥棒
孩子通过直觉和游戏来获得时间感,接下来的四本书你将看到四个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里的孩子都对时间有自己的理解,却独独不是时间在物理上的那个解释。
《四点半》,[韩] 尹石重 著、[韩]李昤庚 绘,苏茉 译,接力出版社,2015年4月。
这本书来自韩国儿童文学作家尹石重在1940年创作的童诗,讲的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一个小姑娘的妈妈要她去商店问问现在几点了。老爷爷告诉她现在是四点半了。可在回家的路上,小姑娘一会儿看小公鸡喝水,一会儿看蚂蚁搬家,一会儿又蹦蹦跳跳追蜻蜓,等回到家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她跟妈妈说,“那位老爷爷说,四点半”。
《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法] 克里斯蒂娜·诺曼韦勒曼 著,[克罗地亚] 薛蓝·约纳科维奇 绘,徐素霞 译,新蕾出版社,2020年6月。
弗朗索瓦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总是嫌时间过得慢。有一天,他得到一块神奇的魔表,可以把时间随意快进到他喜欢的时刻,于是他用魔法手表跳过了数学课,把两段课间休息时间安排在一起;他还快速来到母亲节这一天,把礼物送给妈妈,可是他发现大家聊得很开心的话题他却听不懂……原来许多有趣却不一定有结果的事情就藏在那些他觉得漫长又无聊的时光中……
《我的一星期》,[法] 米莉·卡布罗尔 著,[法] 阿梅莉·格罗 绘,郑宇芳 译,巴亚桥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12月。
一星期是七天的24小时吗?“熊孩子”可不会这么计算。她的星期一是把浴缸里的水弄得到处都是,因为她要反击围攻她的鲨鱼和潜水艇;她的星期二是把花园里的花连根拔起,用来藏她的宝藏;她的星期三是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来撒得到处都是……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孩子会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想象和探索,却也因此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焦头烂额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再过10分钟就睡觉》,[美]佩吉·拉特曼 著/绘,蒲蒲兰绘本馆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9月。
爸爸说还有10分钟就要睡觉了,但小男孩还沉浸在自己的故事空间里。在爸爸的倒数声中,他一边刷牙、洗澡,一边玩得不亦乐乎,等待着他的一大车队的动物朋友们来光临他的房间……他可不在乎10分钟是什么,只是不得不把他的故事控制在爸爸有节奏的催促中。
大人眼中的时间,是孩子终要学习的世界运转的秩序
从教孩子认识时钟所指向的具体时间,到完全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学习世界运转的秩序是从童年一直延续到成年的功课。
《揭秘时间》,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 著,谢沐 译,接力出版社,2017年12月。
这是一本教孩子认识秒,分钟,小时,日,周,月,年的翻翻书。1秒钟有多长?分针在表盘上旋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如何换算?等等。书里设计了超过125张翻翻页,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度量时间。
”揭秘时间”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类似的书,这是“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中的一本,是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经典科普翻翻书,自2005年开始,这一系列已陆续出版50余种,曾荣获英国地理学会银奖,入围英国皇家学会青少年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时间的珍藏》,[日] 饭村茂树 著,姜薇 译,浪花朵朵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1月。
这是一本科普摄影图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真实地记录了季节的更替中,动植物的生命变化特征。蝶是怎样破茧成蝶?秋蝉如何羽化?蜗牛是怎么移动的?枫叶为什么变红?……每一天看起来都一样,但是时间每天都会给生命留下一些印迹,把这些印迹收集起来便能更直观地抓住“看不见”的时间。
《世界这一刻 : 带你环游24时区》,[美] 吉娜·卡斯科内/布里尼·维拉姆斯·谢泼德 著,[西] 奥利维娅·贝克曼 绘,钟煜 译,启发文化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这本书展现的是在同一个时刻时,世界上的24个时区中正在发生各种精彩的事情,左右两幅画上的事物和人们的穿着形成鲜明对比,帮助读者理解地球上的时差,不同地区的习俗、著名建筑以及当地居民最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一生中的每件小事》,[法] 布律诺·吉贝尔 著/绘,陈祎 译,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8月。
生活由许多件日常小事组成,若把重复做这些小事所花掉的时间加起来,就很“恐怖”了。这本书假设人的寿命是90年,那么一生中有30年的时间都在睡觉,要用1年多的时间上厕所,用快6年的时间吃饭,用近1年的时间来通勤……却只能吹90次蜡烛,拥有4692个周末,在学校里度过2040天……时间之于我们究竟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我等待……》,[意]大卫德·卡利 著,[法]塞吉·布罗什 绘,谢蓓 译,接力出版社,2009年9月。
这本书采用了像长长的信封一样的装帧形式,用一根红线串起人生的不同片段。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五味杂陈的,小时候等待快快长大,等待临睡前的吻,等待周末……长大了等待爱情,等待电影开场,等待自己的宝宝,……中年以后等待孩子的电话,等待有人按响门铃……这一生的等待背后是我们对时间的无可奈何吗?
题图来自启发文化出品的绘本《世界这一刻 : 带你环游24时区》。
编辑 | 申婵、罗东
校对 | 郭利
相关文章:
- 上一篇:黛玉葬花词最经典语录
- 下一篇:国产凌凌漆经典语录